趣闻民歌茉莉花起源于明代本意为反腐
浏阳历史网 2019-12-02 20:57:13
趣闻:民歌《茉莉花》起源于明代 本意为反腐
明清原版《茉莉花》
寄托反腐倡廉意
在历代帝王中,明太祖朱元璋是对贪污腐败最深恶痛绝的一个为惩治官员腐败,他不惜使用严刑峻法整顿吏治一日,明朝的重臣常遇春、徐达和沐英聚会在聚会中,他们想到现在战战兢兢的朝堂生活,不禁感慨万分,便用花鼓戏的调子即兴唱起了歌谣这歌谣中的歌词便是徐达根据他们聚会的花园里的三种花现场编写的:
“好一朵茉莉花,好一朵茉莉花,满园花草也香不过它,奴有心采一朵戴,又怕来年不发芽;好一朵金银花,好一朵金银花,金银花开好比钩儿芽,奴有心采一朵戴,看花的人儿要将奴骂;好一朵玫瑰花,好一朵玫瑰花,玫瑰花开碗呀碗口大,奴有心采一朵戴,又怕刺儿把手扎”
歌词中所提到的3种花分别代表了名、利、权茉莉谐音“没利”,意思是说要看轻名;金银花指金银财宝,但在开花时花上却带着一个钩儿,如果你要取金银财宝就要付出代价;而玫瑰象征富贵,我“有心来采”,但却怕“刺儿把手扎”这首歌很得朱元璋的欢心,也受到同样痛恨贪官污吏的老百姓的拥护,于是就在大明帝国广泛传唱开来
漂洋过海《茉莉花》
第一首流传海外的中国民歌
“我从未见过有人能像那个中国人那样唱歌,歌声充满了感情而直白”
18世纪末期,一位初至中国的英国年轻人,在他随身携带的记事本上记录下他初听到中国民歌《茉莉花》时的激动心情
这位英国人名叫约翰·巴罗1792年,英国国王乔治三世派遣自己的表兄马嘎尔尼勋爵率使团以贺乾隆80大寿为名出使中国约翰·巴罗是使团的财务总管,后来担任了马嘎尔尼的私人秘书
马嘎尔尼使团访华是欧洲第一次向中国派遣正式的外交使节,虽然由于中英双方世界观不同,未能达成外交上的共识,却无意中促成了《茉莉花》
与欧洲的一段奇缘马嘎尔尼使团在华逗留期间,约翰·巴罗和使团的一位德籍翻译惠特纳都深深喜欢上了中国民歌《茉莉花》,并把它带回了欧洲
就史料记载来看,最初将《茉莉花》引入欧洲音乐界的,应该是惠特纳但是惠特纳在正式推出《茉莉花》之前,按照当时西方的音乐规则,为它配上了欧洲风格的引子、尾声和伴奏,这样一来,诚如约翰·巴罗所言,就“再也不是中国朴素旋律的音乐标本了”
和惠特纳不同,约翰·巴罗对于原汁原味的中国文化更感兴趣在回忆这段中国之行的专著《中国旅行记》中,他详细地记载了乾隆年间中国的民情风俗、妇女家庭、宗教信仰、绘画建筑、语言文学、天文历法、农村面貌等方面,简直可以称得上当时最全面的一本“中国百科全书”
据我国音乐理论家钱仁康先生考证,《茉莉花》是“流传到海外的第一首中国民歌”在这一点上,约翰·巴罗功不可没正是他在欧洲音乐史上最早对《茉莉花》采用五线谱记谱并翻译了英语歌词,才使得乾隆年间《茉莉花》
的完整曲调得以保存下来,并在短短三四年间,广泛在欧洲各国流传,甚至有了英、法、荷、德等不同文字的版本在19世纪德国、英国、丹麦、美国等西方音乐家所编著的音乐史著作和音乐曲谱中,巴罗记录下的《茉莉花》均被作为东方音乐的典型加以介绍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络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小宝宝不爱吃饭怎么办益生菌哪个牌子好
小儿中暑怎么预防
- 存储巨头们,拼成什么?
- 于和伟的妹妹,靳东的妹妹,张嘉译的妹妹,网友:差距一目了然
- FASHION 有料 | 6.23 时髦快讯
- 贵阳市联社高管现人事变动
- 国泰君安:钒电池电解液升级能量密度显著增加 要求关注攀钢钒钛(000629.SZ)等
- 女人们“唇型”一般分这5种,3种好看,2种丑,不妨自测一下自己
- 领导的这3句话,只不过是在夸奖你,其实是暗示你快走人了
- 有种“性感”叫王子文,看她的50度吊带裙就知道,啥叫遁遁牌身材
- 如果不是真的爱你,男人不会这样烦扰你
- 2022招生预测分数线出炉?
- 装修,别抱“侥幸心理”,避开这6个点,要新颖更得安全
- 北京昌平:7月5日新增一名确诊病例,系隔离注意到人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