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史上最經典的十場辯答天辯之對最佳
浏阳历史网 2019-12-15 06:04:19
三国史上最经典的十场辩答:天辩之对最佳
所谓妙答,原是指在辩论过程中巧妙地回答对手提出的各种各样的问题由于这些回答都是当场即兴发挥的,所以最能表现出人物的知识存储和临场应变能力,达到意想不到的效果三国时期是继东周列国之后又一个乱世,正是这种思维敏捷之人发挥的舞台在《演义》里就出现了许许多多的经典妙答
络配图
1、秦宓的“天辩之对”
秦宓和张温的“天辩”在整部《演义》里是最精彩的辩论,我感觉要超过舌战群儒因为舌战群儒中的诸葛亮多是以气质和强辩取胜,而秦宓则运用了所学的知识,巧妙地将对手的无理之问化解,解答了天头,天耳,天足,天姓几个根本无法回答的问题,而且能够在化解的同时维护己方的利场,最后再来个绝妙的反击,完成了这场精彩的辩论
2、杨修的“一合之对”
要说杨修不物正业,真是一点也没冤枉他:没什么事干什么要找领导的麻烦曹丞相不过是写错个字嘛,也犯不着“一人一口”把他的点心给吃了不过话说回来,这个回答真是巧妙之极
3、邓艾的“凤兮之对”
邓艾就是一个天才儿童
,虽然因为口吃“艾艾”地被人瞧不起,但仍能保持自己的尊严司马懿曾开玩笑地问他:“卿曰艾艾,实是几艾”邓艾能马上回答道:“凤兮凤兮,故是一凤”运用了《论语》里的句子类比,贵在其知识的合理运用
4、孔融的“了了之对”
孔融仿佛成了天才儿童的代名词,在有人认为他只不过“小时了了,大未必佳”的时候,极切合时机地反击道:“君之幼时,想必了了”,以子之矛攻子之盾,使其人极为下不来台
5、贾诩的“立嗣之对”
在曹操的所有谋士之中,除了郭嘉就属贾诩了在回答曹操立谁为嗣时先运用了欲擒故纵的办法,密而不答,然后巧妙地说了一句:“思袁本初,刘景升父子也”因为袁绍,刘表都是因为废长立幼而导致灭亡,这样既避开了立嗣这个敏感的话题,又使曹操更好地理会自己的观点,实在是一举两得
络配图
6、钟会的“出汗之对”
钟会出身于文化家庭,从小受到的教育也不错,在其幼时面见魏帝时就表现出他不同于常人的气质其兄是“战战傈傈,汗出如浆”,而他却回答“战战傈傈,汗不敢出”,充分显示出良好的心理素质和临场应变能力
7、诸葛恪的“劝酒之对”
诸葛恪怎么看怎么不象是愚腐木讷的诸葛瑾的儿子,倒颇有乃叔之风,小小年纪就知道往家里倒腾牲口特别是在劝老顽固张昭喝酒时,紧紧抓住老家伙虚伪,要面子的心理,因张昭说喝酒非养生之道,指出姜子牙八十多岁仍指挥打仗,而张昭在打仗时在后,宴席时在前,何谈养之道气得张昭无话可说,只得强饮
8、刘备的“失匙之对”
刘皇叔不愧当世袅雄也在曹操这只老狐狸的眼皮底下要想一点破绽不露是难而又难的把闻言而失匙推说成闻雷而失匙,打消了曹操的戒心刘备之对贵在借坡下驴,对得自然,对得机警
络配图
9、陈登的“虎鹰之对”
陈登和他爹都是见风使舵之辈,然而能在乱世之中保持其“双重间谍”的身份倒也实属不易比如他趁吕布有意降曹时在曹操那里拿了好处费,还得回来向吕布解释为什么没有他的份就要用一些智慧了他巧妙地运用了两个比喻,说饥鹰饿虎只有空着肚子时才会伤人,如果吃饱了就会不思进取也赶上吕布是个白痴,就被他简简单单地骗过去了
10、张松的“无敌之对”
张松访曹,本是弱国向强国求援,但曹操过于傲慢,于是张松很是杀了杀他的锐气,先是施展过目不忘的本领使得曹丞相辛辛苦苦写成的《孟德新书》付之一炬然后又在曹操夸口攻无不克,战无不胜之时大浇而特浇了一盆凉水,历数了曹操在濮阳,宛城,赤壁,华容,潼关的种种惨状,末了还不忘加上一句:“此皆无敌于天下也”差点没将曹操气得背过气去将众多事实串联起来讽刺对手的谬论,此诚绝妙之答唯一不足的地方是虽然嘴上痛快了,却险些引来杀身之祸因此排在第十位巧妙指数:5.5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小孩脾虚怎么调理
小孩不消化该吃什么药好
心肌缺血都有什么症状
腰椎滑脱会瘫痪吗
小宝宝脸色发黄怎么回事
手足麻木是什么病呀
大脑供血不足是否犯困
4个月婴儿咳嗽怎么办
小儿脾胃虚弱怎么调理
贵阳哪家专科医院治疗癫痫病好癫痫病浙江哪家医院治的好
通心络对心肌梗死的患者恢复有作用吗
- 上一页:美人魚原型其實是海鄭和下西洋時或曾見過
- 下一页:史上最悲慘的公主柔福帝姬
- 存储巨头们,拼成什么?
- 于和伟的妹妹,靳东的妹妹,张嘉译的妹妹,网友:差距一目了然
- FASHION 有料 | 6.23 时髦快讯
- 贵阳市联社高管现人事变动
- 国泰君安:钒电池电解液升级能量密度显著增加 要求关注攀钢钒钛(000629.SZ)等
- 女人们“唇型”一般分这5种,3种好看,2种丑,不妨自测一下自己
- 领导的这3句话,只不过是在夸奖你,其实是暗示你快走人了
- 有种“性感”叫王子文,看她的50度吊带裙就知道,啥叫遁遁牌身材
- 如果不是真的爱你,男人不会这样烦扰你
- 2022招生预测分数线出炉?
- 装修,别抱“侥幸心理”,避开这6个点,要新颖更得安全
- 北京昌平:7月5日新增一名确诊病例,系隔离注意到人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