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鴻章的另一場戰爭清廷內部的和戰之爭1

浏阳历史网 2019-12-02 22:39:06

李鸿章的另一场战争:清廷内部的和战之争

清廷内部对这场战争的“战”“和”选择之战,看似李鸿章“以一人敌一国”——外抗日本,内战“清流”,但剥除这种戏剧性的外壳,其内里,是这个国家现代化转型之艰难两场战争,李鸿章都输了,既输给日本人,也输给了主战派

图片来源于络

以一人敌一国这大概是对李鸿章与甲午战争最准确的评论甲午战败,李鸿章失去权力,也失去了北洋海军;对于晚清,30年自强运动,至此,全盘破产对于这个国家,这是真正的惨败120年后,我们仍然以极大的投入来研究它,其实质是想追索:何以如此?其历史逻辑何在?

李鸿章辞世,他的“政敌”梁启超在其撰写的《李鸿章传》里引用西方评论家对甲午战争的分析:“以一人敌一国”——实则异常清晰地揭示了晚清国家结构性矛盾的关键而且这种洞见,也开拓了从清朝内部认识其运行乃至失败的观察理路“从中国发现中国”,这个样本很标准

自强运动,是晚清中国,从中央内部发生的一场主动引领国家现代化转型的尝试它的实际领导人,在中枢为恭亲王奕訢,在外则为疆臣之首李鸿章后来恭亲王被罢除,只剩下李鸿章独力支撑所以,研究李鸿章,实则是理解这场运动,以及这个国家现代化转型何以延宕并失败的关键所在一般批评,李鸿章重器械,尤重军械

,但轻制度与思想更准确的描述是他所进行的“非常肤浅的现代化尝试”——可是,就是如此低层次的现代化改革,结果却以一场战争而告全盘失败,原因何在?这是我们追索的疑问起点

两次鸦片战争,坚船利炮打开了封闭的中国,这是晚清中国重大的挑战:是否以及如何融入现代化的潮流之中?在当时,这尚以“远忧”的面目出现

图片来源于络

与此挑战相伴随的,对清廷来说更具生死性质的是太平天国的起义,这一延续14年的战争,虽然清廷最终未被推翻,但在扑灭太平军的过程中,中央与地方、满族与汉族的权力关系完全改变纵观中国历史,皇权高度垄断与集中,至清达到高潮这一朝,不仅没有所谓“相权”,甚至最高权力机构“军机处”,也只是皇帝的秘书班子而已一人而集天下之权,有清一朝,满人给真正创造出来了

任何制度达到高峰,自必下坠,然后再造席卷中国16个省(当时全国为18个省)的太平军,清朝的“国家军队”无力抗击,节节败退作为一种替代,乡勇聚集成军,最后竟以曾国藩的湘军完成了平定太平军之乱的重任曾国藩攻克武汉之时,咸丰皇帝即欲授他军务全权,结果当时的军机大臣祁巂藻力谏:“本朝家法,无专用汉人督师者曾国藩以侍郎在籍守制,无尺寸之柄,乃举旗号召,英贤云从,若再授以疆圻,复总师干,威权太重,恐非国家之福”因此评论,曾国藩获权时间再次后延地方军事势力的崛起,从“中央”的角度与利益观察,很难说祁氏的担忧没有道理只是,时势造英雄,人算不如天算,最终曾国藩建功立业,不授权无可为继由此,形成一个100年后才逐渐解决的军队结构性问题:兵为将有后来的军阀横行,其源头在此

历史出乎意料之处,往往在于它逸出思考之外,中国皇权制度之破坏,竟然是军队系统的“国有”变“私有”兵为将有之后,中央与地方,满族与汉族渐次形成:内轻外重(中央权力下降疆臣权重加大)、满轻汉重(汉人督抚数量更多)

对抗太平天国之“近虑”,形成的军队“私有”性质及其延伸出新的权重关系,是恭亲王尤其李鸿章解决“远忧”,为晚清完成现代化转型的结构性条件这一方面表现在,李鸿章作为地方领导人可以统领全国性运动;而另一方面,则是这种怪异的、合乎制度“地方领导中央”,又将遭遇中央与地方的双重竞争其内耗,超过想象后发国家的现代化转型,需要强大的中央权力将国家导入轨道;很遗憾,此际的中国,却是“弱中央强地方”,社会动员与国家动员,皆捉襟见肘而我们的东亚近邻,曾经长期分裂而分散的日本,却以“撙王”为号令,统一了国家的意志,成功进入转型期两国命运,也自此逆转

图片来源于络

到了甲午年,中国的现代化转型的竞争者日本,主动地挑起一场战争,希望借此战争来比较胜负与这种寻衅求战相伴,清廷内部主战派在光绪皇帝的支持下,形成主流他们希望过去30年各种结构性的矛盾,由疆臣李鸿章领导现代化转型——所谓内轻外重格局种种,可以经此一役而彻底解决有着多重含义与利益诉求的这场战争,无论李鸿章多么明白自己以及晚清中国实力不济,无力对抗,却难以逃避战争来临

在相当的意义上,与日本之战,清廷内部对这场战争的“战”“和”选择之战,看似李鸿章“以一人敌一国”——外抗日本,内战“清流”,但剥除这种戏剧性的外壳,其内里,是这个国家现代化转型之艰难尤其是这后面的,清廷内部的李鸿章的另一场战争,才是我们可以真正理解庞大中国进入现代化轨道过程中,掣肘何在约束何在所谓传统中国,在此可以得窥

当然,两场战争,李鸿章都输了,既输给日本人,也输给了主战派可是,这个国家也输了由此,历史逻辑显示出它残酷的一面:满清政府领导这个国家完成现代化转型,宣告不可能中国的现代化道路,其前提,则是清王朝的崩溃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糖尿病胃轻瘫便秘的原因

小孩口臭

小孩脸色发黄如何调理

治疗小儿积食发热的方法

四磨汤养脾治便秘吗

前列腺增生的根本原因

小孩为啥经常流鼻血
肾炎晚上尿多吗
亚宝药业薏芽健脾凝胶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