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古代如何依法治孝不孝行为要受到严惩

浏阳历史网 2019-12-24 05:57:49

揭古代如何依法治孝:不孝行为要受到严惩

孝道是中华传统文化的一大特色,其受重视程度之高、影响社会之深、延续时间之久,为其他民族文化所罕见

络配图

“善父母为孝,善兄弟为友”狭义的孝道指针对父母的道德行为,而广义的孝道则延及父母之外的长上之亲孔门弟子有若说,孝悌是“为仁之本”,在诸多伦理道德中,孝道是最基本的儒家认为,孝可以使人们之间互相亲爱而相互亲爱的族群,道德底线明确,统治者易于驾驭:“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

”孝道总体上有利于社会和国家的安定无论是国家危难,还是天下承平,统治者选择贤臣良将的路径大都是“求忠臣于孝子之门”

孝道不因身份高低贵贱而有所差异,凡天下之人,同此一德汉朝皇帝,自惠帝开始,都在其谥号前加上“孝”字,如孝惠帝、孝武帝之类按照唐人颜师古的说法,其原因便是“孝子善述父之志”东汉时期,察举科目中有“孝廉”之目历代皇帝都重视尊老、养老,都号称“以孝治天下”皇帝常常亲授《孝经》,唐玄宗李隆基便亲自注解《孝经》《二十五史》中,因“称孝”而名世、进身的官吏、学者、武将、乡绅不胜枚举而在民间,孝已相沿成俗,到元代,郭居敬将前代著名的孝行故事加以精选,编成著名的《二十四孝》,后人又在此基础上插图,形成《二十四孝图》它对七百年来的中国民间社会影响尤为深巨

络配图

围绕孝道,中国传统的儒家伦理、礼仪规范和法律制度形成互为支撑的完整体系如果说,礼制中的尊老、孝亲行为来自远古的民间习俗,来自儒家的道德推扬,那么相关法律条文则是硬性约束,不容有违,它是孝道实行的强制保障今以汉唐时期法律中对“不孝”罪行的惩处为例来加以说明

实际上,早在先秦时期就有“不孝”罪周初分封康叔于卫时,周公就对其弟弟康叔说:“元恶大憝,矧惟不孝不友?”孔子也曾经说过:“五刑之属三千,而罪莫大于不孝要君者无上,非圣人者无法,非孝者无亲此大乱之道也”对于不孝这种“大乱之道”,当然要归之于罪,治之以刑所以,《周礼·大司徒》所载“以乡八刑纠万民”的“八刑”中,首刑即“不孝之刑”

孟子曾列举战国时期“不孝”的一些具体表现,“世俗所谓不孝者五:惰其四肢,不顾父母之养,一不孝也;博弈好饮酒,不顾父母之养,二不孝也;好货财,私妻子,不顾父母之养,三不孝也;从耳目之欲,以为父母戮,四不孝也;好勇斗狠,以危父母,五不孝也”秦汉以降,国家立法便将这些“不孝”内容具体化、法典化在湖北云梦睡虎地出土的秦朝法律简文

中,有不少对于“不孝”行为的定罪,据之可见当时法律对孝道的维护例如,睡虎地秦简《封诊式》(案例汇编)中,专门有“告子”一案,就是普通士伍控告其子“不孝”的案例:

络配图

爰书:某里士伍甲告曰:“甲亲子同里士伍丙不孝,谒杀,敢告”即令令史己往执令史己爰书:与牢隶臣某执丙,得某室丞某讯丙,辞曰:“甲亲子,诚不孝甲所,无它坐罪”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珠海牛皮癣医院
雅安治疗不孕不育费用
孩子上火吃什么药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