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仲舒新儒学的内容是什么

浏阳历史网 2019-11-01 09:47:00

  董仲舒新儒学的内容是什么

  董仲舒新儒学的内容是什么

  “新儒学”这一概念最早可以追溯到我国战国末期,比如说当时著名的儒学代表和学者荀子的学说和思想主张,就曾被称为“新儒学”,而西汉时期著名的学者和思想家董仲舒对儒家的阐释和解读,也被后人称之为“新儒学”值得一提的是,董仲舒所构建的儒家体系已经不是孔孟时期的儒学思想了,而是呈现出了一种多圆的开放结构,在这当中,董仲舒还融合了道家的黄老学说在自己的思想中

  董仲舒雕像

  董仲舒的学说除了被称为“新儒学”之外,也被人们称为“董学”他的学说是在继承先秦时期孔孟学说的基础上,以道家阴阳五行作为框架,吸收其他家的思想精华,建立了一个具有神学倾向的新儒学体系第一个理论是“天不变道亦不变”的天人学说他利用和改造了阴阳家和道家的思想主张,建构了一个既具有传统的儒家思想,又包含完整的天人宇宙论的全新思想体系同时还竭力把皇帝的统治和天道的运行规律组合在一起,形成了阴阳五行和人事政治互相一致又彼此互相影响的理论作为自己思想的核心,在这个基础上完成了对先秦儒学的重新阐述

  第二个是“天有四时,王有四政”的思想这一思想是在对当时统治者的地位来源做出合理的解释,为维护当时的社会稳定和巩固统治做出了突出的贡献

  第三个思想主张便是“三纲五常”这一思想主要的目的在于规范个人的行动,限制个人思想的泛滥,有利于控制当时人们的思想,维护社会的健康稳定发展

  董仲舒的新儒学体系对于后世的影响是十分巨大的,已经成为历代统治者钳制个人思想的重要理论基础

  董仲舒君权神授的思想

  君权神授说是一种神化封建君主专制的一种政治理论,但是汉代的董仲舒君权神授说与最初的君权神授说稍微有些不同董仲舒是在西汉汉武帝时期提出的君权神授,他在原来的基础上加上了天人理论

  董仲舒画像

  董仲舒提出了“天意、天志”的概念,继而提出了“天人相与”的理论

  这个理论就是认为天和人间是相通的,天主宰了一切天按照自己的面目创造了人,人就应该按照天的意愿来行动从这个理论出发,董仲舒提出了“君权神授”的说法

  董仲舒的君权神授就是认为皇帝是天的儿子,他是奉了天命来统治世人的因此人民要绝对地服从君主,只要是君主喜欢的事,人民就应该无条件的去做董仲舒提出的君权神授重点就是强调君权的合理性和神圣不可侵犯性这种理论让当时的统治者非常满意,董仲舒的地位也因此提高了许多

  董仲舒君权神授的理论提出后,对后世有很深远的影响比如后世皇帝的圣旨都会写上“奉天承运”这几个字,就是为了证明皇帝是奉了上天的命令前来统治世人不止皇帝做事喜欢说成天的意志,就连普通百姓也是喜欢把自己所做的事说成是上天的意思,比如“替天行道”中国古代的老百姓都特别相信神佛之类的,而皇帝等人这样的做法,就是把自己所做的事神话,从而得到自己想要的结果

  董仲舒春秋繁露作品介绍

  董仲舒是西汉时期著名的儒学大师、思想家和哲学家在他的一生中,曾经提出过像“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大一统”这样对后世影响深远的思想主张董仲舒一生还撰写了许多文章和著作,其中最著名的一本应该是《春秋繁露》了,在这本书中,董仲舒几乎所有的思想和主张有所提及,可以说是完整体现和阐述了他一生的思想和理论

  董仲舒雕像

  这本著作产生于西汉中期当时诸侯战乱频繁的局面已经基本结束,社会和人民生产生活逐步得到恢复,出现了政治大一统和经济快速发展的局面为了适应当时统治的需要,董仲舒就提出了具有神学倾向的全新的儒家思想体系他的这些哲学思想基本都在《春秋繁露》得到了体现

  现在我们所看到的《春秋繁露》一共有17卷,82篇文章因为书中所留下的文章的名字和史书《汉书·艺文志》和《汉书·董仲舒传》中所记载的并不一致,因此后人也曾经怀疑过书中有些文章并不是出自董仲舒一人之手特别需要指出的是,《春秋繁露》这个名字是后人根据董仲舒流传下来的文章汇集而成的,署名是汇集者自己添加的,这个书名一直要到隋唐以后才出现

  目前现存最早的《春秋繁露》的版本,是在南宋嘉定四年即公元1211年的江右计台刻本,现藏于北京图书馆而这本书进行注释的的书籍也有很多,其中最详尽的应该是苏舆所注的《春秋繁露义证》

  《春求繁露》这本书是董仲舒留给我们的宝贵的文化遗产,研究此书可以让我们更加了解这位西汉的著名学者的思想主张

如何判断是否肾虚
宝宝偏食不吃饭
为什么会得冠心病呢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