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十二连城小蘑菇撑起致富伞力量

浏阳历史网 2021-09-14 05:42:24

内蒙古十二连城:小蘑菇撑起“致富伞”

冬日,在内蒙古十二连城乡董三尧村李军的蘑菇培育室里,地上整齐摆放着的菌棒上,一簇簇一丛丛香菇长势喜人,圆润饱满的身姿,上面撑开一顶顶小伞。

李军曾是一位的哥,后来他回乡发展特色种植、带领家乡人共走脱贫致富路的经历,在当地被熟知。近日,来到董三尧村见到了李军夫妇。

2003年,三十岁出头的李军也和身边大多数年轻人一样,到城里打工谋生,但辛苦的的哥职业收入并不可观,久而久之李军就放弃了这份跑出租的营生,决定回乡创业发展。2009年,李军开始回乡单干,盖起了村里的第一栋瓜菜大棚,走上了自主创业之路。万事开头难,种大棚靠的不仅是苦力,专业的种植技术也直接影响大棚的产量,好在夫妻俩都是勤快人,他们一边翻书学,一边请教乡里的技术人员,大棚在夫妻二人的共同经营下有了好的收益,虽然苦一点但日子也越过越好了。经过多年的努力和省吃俭用,夫妇俩已积攒了一笔资金。

有了前期种大棚的些许经验,李军也不断地在外面考察学习种植技术,2016年,在政府及乡镇、村领导的鼓励扶持下,经过一个多月的考察,他认为家乡的气候很适合蘑菇生长,且蘑菇产量高,销路好,发展前景良好,通过充分思考、分析和市场调查,他下决心发展蘑菇产业来实现致富之梦想。

当年,自投40万菌棒的35栋香菇大棚拔地而起,大棚建起了,菌棒投放进去,但最终的收益却不尽人意。第一年刨去本钱,纯收入所剩无几,这还没有算上投入巨大的人力物力,虽然没有赔钱,但和自己的期望值相差甚远。李军循着种香菇的痛点,决定找出病根。

编队代表30多人登上琛航岛。这里埋有1974年西沙自卫反击战中的18位烈士。大家为烈士敬献花圈 后来,在菌棒上他找到了破绽,这种从外地花大价钱买回来的菌棒掺假太严重,这种菌棒的原料本是需要优质的柞木屑作为填充,而商家却在里面掺了假,导致菌棒的出菇量少,品质也大打折扣。

我们的蘑菇基地这么多,规模又这么大,销路也不愁。我们在菌棒的选择上一定要把好关,这样种出来的蘑菇品质才会好,量才能上去。妻子的一番话让李军茅塞顿开,有了前期的教训,在后来的菌棒购买上自己也留了心,去年光种蘑菇这一项一年收入就很可观。

今年,他有了大目标,作为党员中心户的他动员村主任和三委成员要搞个大项目,作为带头人的他们决定要当第一次吃螃蟹的人。

说实话,刚开始我们心里也没底,作为带头人我们先领头先干,先看效益如何,像这样风险大投入高的项目我们先试试水,如果效益上来了,我们就把全村人都带动起来,和我们一起干,带领大家一起致富。董三尧村村主任高荣飞说。

由于从外面大价钱买回来的菌棒成本较高,他们一致决定自己来制菌棒。前段时间,他们几个带头人专程从山西、河北考察回来,学习了制菌棒的技术,4个人自筹近百万元准备在村里建一座制菌棒的厂子。菌棒厂建成后,村民就不需要从外地购买菌棒,这样就会大大降低菌棒的成本,而且菌棒的品质也有了保障。从制菌棒到培育香菇再到外销,就实现了一条链的生产。

经过长期的市场考察,李军在蘑菇种植上很有信心,现在每斤蘑菇批发价4元,还供不应求,等到菌棒厂建起来,就要把农户纳入进来,由我们提供技术和菌棒,再由我们统一收购销往市场,从而带动全村发展食用菌产业,共同致富。李军向介绍说。

采访期间,一家农产品推广平台的工作人员到李军家的大棚里考察香菇品质,并且愿意为村里的香菇搭建销售平台,招揽采购商到村采购。

正在采摘蘑菇的村里一个大姐说:香菇大棚经常雇佣村民帮工,我们在这里干活既能照看家里,又能赚钱,一举多得!据了解,今年12月,等到菌棒厂建起后,可以为村里解决部分就业问题。

眼下,李军自建的仓储冷库也已经投入使用,自己的香菇都卖到了北上广,蘑菇种植已经小有规模了。他希望把自己的技术教给更多周围的人,把村周边的那些闲置的大棚利用起来,通过党员中心户+致富带头人的模式,让更多的人通过学习种植技术来脱贫致富,让这朵小小的香菇为村民们撑起致富伞。

过敏性结膜炎可以用什么眼药水
台州治疗盆腔炎费用
太原男科治疗哪家好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