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清政府的几步大错棋
浏阳历史网 2020-03-15 07:01:14
晚清政府的几步大错棋:咸丰帝遗嘱的隐患大
自鸦片战争以来,清政府内忧外患,民族矛盾越加严重,阶级矛盾也日益激化。清政府国力日益不足,形成了西强东弱的客观形势。就在这样的情况下,中央政治体制竟一波三折,引发一系列错误。
更使统治阶级内部的矛盾日趋紧张,多重矛盾交织,形成了积贫积弱的恶性循环。由于第二次鸦片战争处置不当,咸丰皇帝被迫跑到承德避暑山庄,最后死在北京故宫之外。在继承人问题上,咸丰帝的遗嘱留下了很大的政治隐患。
他一方面考虑到皇后无子,贵妃幼子继承大统,将会出现皇后与母后专政间的矛盾,他设想出一个八大臣赞襄、两宫皇太后各执一印(皇后用“御赏”印。那拉氏代载淳用“同道堂”印)的政治体制,以求达到互相牵制的效果,这是咸丰帝死前的精心安排。
谁曾想到,他将六弟奕訢排除在体制之外,使之不能参与朝政,这就开启了政局不稳的先兆。咸丰帝死后,肃顺等赞襄王大臣深知身为皇子生母的西宫那拉氏潜在的政治危险,就采取了“抑西扬东”的策略,从礼仪封号上先后为东宫、西宫封号。
以示嫡、庶之别,通过对西宫的贬抑,以图分化两宫皇太后。迫于情势,西宫慈禧太后不仅主动拉拢东宫慈安太后,还联合此时在京师与英法联军谈和的恭亲王奕訢。内外联手,最后除掉了肃顺等八大臣,不仅使双方生命得以保全,而且政治生命也得以延续。
同治初年,奕訢以议政王名分主持朝政,实握相权。慈禧太后实握帝权,把持朝政,出现了帝、相、后并存的政体,这种以太后之尊听政的慈禧慈安两太后、年少软弱的载淳帝、主持日常工作的奕訢等王大臣之间构建的三角政治格局。
既有临时稳定的因素,从长远看又使清廷最高层具有一种不稳定的因素。慈禧和奕訢之间在达成某种默契的同时,也潜伏着一种难以消除的权力矛盾。直至1865年,慈禧太后以奕訢不守礼仪之名,取消议政王名号,收回了相权。
1881年,慈安太后暴崩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3岁小孩不爱吃饭怎么办孩子口舌生疮
舒筋活络正骨水怎么样
- 上一页:月光从窗户射进屋子里的时候
- 下一页:土豆情缘
- 四川教师公招:甘孜招914人,医学系岗位占比99%
- 2022年焊工考试高级焊工考试梁汉文套卷及答案
- 长春视觉艺术生文化课英语学习方法,高三学校分享
- 廖彬宇作人古诗选:天行记七律
- 肯豆的衣品真是“卡戴珊家之最”,漂亮有型,身材挑不出毛病
- 富国基金股权转让新进展:山东金融资产豪掷50.39亿元收购富国16.675%股权,回报率高达352.
- 【东方焦点】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与海外中医中心共同承办国际代表大会“中医儿科”线上分论坛取得圆满成
- 2022绍兴市公务员考试笔试时间重启公告
- 又一富豪入驻!李兆基出手投资新加坡!
- 小个子男生夏季穿搭,学学这3个显高技巧,轻松拥有大长腿
- 破亿元!七一一所成功中标地中海航运6艘16000TEU集装箱船脱硫系统对订单
- 蓝天燃气(605368.SH)发预盈,预计上半年盈利3.2亿元-3.6亿元,同比增加65.7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