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女子發式用假發梳成發髻高達一尺以上

浏阳历史网 2019-11-24 04:45:38

唐代女子发式:用假发梳成发髻 高达一尺以上

唐代的女子究竟是什么样子,谁也没见过,我们对她们的认识多是来自出土的陶俑和古代的画作

唐人眼中,女子以肥为美,特别是盛唐,更推崇丰腴为美李唐皇室有鲜卑血统,继承了少数民族崇尚健康自然美的审美观点,“丰肥浓丽、热烈放姿”是当时社会主流的审美情趣,这其中杨贵妃算是突出的代表而盛唐高髻也格外令人瞩目

络配图

爱美的唐代妇女创造了众多发式,概括起来,有倭堕髻、螺髻、反绾髻、半翻髻、惊鹄髻、愁来髻、百合髻、双鬟望仙髻、抛家髻、乌蛮髻、盘桓髻、同心髻、交心髻、拔丛髻、回鹘髻、归顺髻、闹扫妆髻、乐游髻、丛梳百叶髻、双挂髻、双平髻、球形髻、扁形髻、堕马髻、高髻、低髻、凤髻、小髻、侧髻、囚髻、偏髻、花髻、云髻、双髻、宝髻、飞髻等等,令人眼花缭乱

根据考古发现,从初唐到晚唐,众多的女子发式中,最受青睐的是高髻“城中好高髻,四方高一尺”长安城里的童谣小曲告诉我们,丰润的身姿,配上浓郁高耸的发髻,是当时妇女最流行的时尚

络配图

唐女对高髻的偏好,我们还可以从著名的《簪花仕女图》中领略一二,画面中的五位女子均着高髻这种高髻样式在唐代也称为峨髻,峨的本义是指山形高大,唐人将女子高耸的发髻称为峨髻,真是生花妙笔据说峨髻高的可达一尺以上,一唐尺约有二十八九厘米可见“四方高一尺”绝非虚言

唐代女子如此追求“高大上”,难道她们个个拥有一头长发可供“高髻”?答案是否定的,但唐女自有高招

络配图

据史书记载,中唐时大量人发从中国东北和朝鲜送至长安,其中一项用途就是用来制造假发髻,名为义髻义髻源于汉代的巾帼,汉时用木、纸或布帛制作

,用时戴于头上唐人经过改进,增加了毛发编织一项传说杨贵妃就偏好义髻,“常以假髻为首饰”有趣的是,唐人使用假发和现代人的方式基本相同先将头发束至顶部,再将义髻套扣,以簪子固定只不过现代人用的是卡子

在今人的眼中,丰满的身躯,宽松的衣裙,多姿多彩的发式,优雅自信的神情,构成了大唐仕女的全部李贺有诗云“峨髻愁暮云”,高大的峨髻与暮云共分晚来愁思,忧郁中又含有几分浪漫摘自《北京青年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小孩子晚上咳嗽厉害怎么办

小孩子不消化吃什么好

孩子营养不良怎么办

快速心律失常治疗方法

早期血栓症状有哪些

宝宝有口臭是什么原因

生物谷灯盏花素片注意事项
生物谷灯盏花素片适合的人群
冠心病吃灯盏花素片好吗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