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阶和杨廷和是什么关系

浏阳历史网 2020-02-01 10:28:24

徐阶和杨廷和是什么关系

徐阶和杨廷和是什么关系

杨廷和,是明朝年间著名的政治改革家,历仕过宪宗、孝宗、武宗、世宗四个皇帝,尤其在武宗、世宗期间权利达到顶峰,一度权倾朝野,后来由于在大礼仪事件上与世宗意见向左,最终辞官回乡,以庶人身份下葬。

徐阶 剧照

然而历史上另外一名与之相提并论的内阁首辅徐阶作为嘉靖晚期及隆庆初年的大臣,那么二人之间有什么关系,谁的地位更高呢?

徐阶,汉族,如今的上海人,嘉靖二年以探花及第入翰林院,早年间因为得罪张璁被贬,此后为官便更为谨慎,入礼部尚书后逐渐参政论事,因揭发仇鸾恶行而得到嘉靖帝信任。徐阶与历史大奸臣严嵩共事十余年皆小心翼翼不出差错,且善于顺应帝意因而得以自保。

1652年,徐阶得知皇上早已对严嵩父子的恶性有所耳闻并不齿,于是便令御史邹应龙弹劾严家父子二人,不久后得以皇上下旨命严嵩退休,其子治罪,推翻了严嵩,并取而代之成为首辅。但是晚年的徐阶,由于屡屡劝阻穆宗的荒诞行为无效后请辞,由于家中子弟横行霸道而名声不佳。

当初杨廷和见到徐阶时便连连称赞其功名绝不亚于自己,还认为其水准绝对可以位列科考之首。徐阶情商极高,懂得识眼色,很会做人,其最大的贡献在于推翻了大奸臣严嵩。但是相较二人,徐阶由于身处百废待兴的明朝晚期,要做出巨大的成就也是举步维艰,但历史上对于徐阶的人品普遍给予好评。

杨廷和传介绍

杨廷和,年少成名,是明朝年间历仕过四个皇帝的杰出政治家、改革家,后由于在大礼仪事件上与世宗意见向左,最终辞官回乡,于71岁时病逝故里。《杨廷和传》出自明史,讲述了杨廷和的个人简介和相关事迹。

杨廷和 画像

杨廷和中举入仕,相貌英俊,性格沉稳缜密,文笔工整流畅,博学多识,志向高远。有一次乾清宫着火,杨廷和请武宗离开大殿,下诏自我批评,并趁机与群臣进谏劝皇上精于朝政。杨廷和重视伦理制度,掌管国事治理得井井有条,可武宗并不体察。

后杨廷和因父亲去世奔丧而辞官,被召回后,在外打猎的武宗赐予其众多加赏,杨廷和多加推辞并趁此劝请皇上回京,甚至想亲自出城接皇上回来,遭到拒绝后无奈回京。皇上回来时,命令群臣做旗帜赴帐前相迎接,谁知杨廷和以民间行为与天子不符的理由不从,武宗无奈作罢。

江东地区收成不加,而宦官却一再敦促物资,催内阁拟敕书,杨廷和不肯奉命并极力劝说称民间枯竭,而皇上却不肯体恤,因此杨廷和进谏说:“满朝大臣的意见您不信,偏偏听从几个小人所言,皇上您可以仅与这几个小人共理天下吗?先帝们关爱百姓、节省物资的杰出政绩如此之多,皇上不但不效仿,偏偏要效仿那些不值得效仿的举措,是为何呢?”杨廷和并以此来追问究竟是谁强烈要求追加拟旨,是否为了私求,皇上只推脱称不清楚,仍不阻止。

杨廷和辞官去世以后,皇上有一次问起国库中的积蓄有余,感慨道这是杨廷和多年裁员减支的功劳,不可抹灭。

杨廷和的历史评价是什么

杨廷和,是明朝年间著名的内阁首辅,历仕过宪宗、孝宗、武宗、世宗四个皇帝,后来由于在大礼仪事件上与世宗意见向左,最终辞官回乡,以庶人身份下葬。杨廷和任职期间,一度权倾朝野,做出了许多为政功绩,是明代伟大的政治改革家。

杨廷和 剧照

杨廷和辅佐武宗时期,由于武宗荒诞无德,杨廷和屡屡进言未果,仍心系百姓,关心民间疾苦,将国家治理得井井有条得以正常运行。

杨廷和平定安化王造反,镇压起义将其诛之。武宗去世后,由于无后,遂与皇太后二人将其堂弟朱厚熜立为世宗,得群臣赞同。

杨廷和在武宗去世后,除掉手握重兵的江彬。当时江彬深知自己为天下人所不齿,在同党造反时尚且犹豫不决,于是杨廷和以皇太后的名义将其追捕诛杀,并消除一众党羽,引得举国欢欣。

世宗未赴京城时,由杨廷和代理国政共三十七日,在此期间,杨廷和不受制于皇上,得以大展身手,废除了武帝在位时留下的一系列弊端政令,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杨廷和加强边防军力,放遣武帝生前所囚的各方女子,减少赋税降低阶级矛盾,挑选人才以推行新政等等。杨廷和所推行的一系列举措,均受到了举国上下的赞赏。

尽管其改革时间短暂

徐阶和杨廷和是什么关系

,但仍旧取得了显著的成效,改善财政情况,缓和阶级矛盾,使百姓生活也转好,对明朝中衰起到了一定的缓和与振兴作用。

陕西治疗癫痫病费用
他达拉非片怎么辨别真假
儿童呼吸道感染用药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