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迁为什么要愤发写史记

浏阳历史网 2019-10-28 06:40:19

  司马迁为什么要愤发写史记

  司马迁为什么要愤发写史记

  司马迁为什么要写史记,在《报任安书》能够寻找出部分答案,司马迁说写《史记》是“欲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意思就是要研究探索自然规律和社会规律之间的对立统一关系,并且要从中理顺明白从古代到现在的变化迁移,成就自己的独立完善的理论著述这是司马迁官方的回答,当然我们也可以从其他方面对司马迁的写作目的,做一个更全面的分析

  《史记》序言

  第一个最主要的目的,也可以说是原因,是为了要继承司马谈的遗愿,完成司马谈要编撰史书的宏伟愿望而且司马家族世世代代都是史官,对于史官这件事情,司马迁的心里应该是有一种使命感和归属感的

  第二,司马迁写《史记》是想要继承《春秋》中所传递的精神司马迁对“春秋之义”是非常推崇的,这和早年间司马迁和董仲舒等人的结交也有一定的关系所以司马迁想要传承孔子的真意,将《春秋》中的褒贬精神,在自己的《史记》中继续传递下去

  第三,写《史记》是司马迁作为一个史官的使命,一个史官的事业就是撰写历史,将历史以文字的形式传递给后人,令后人对历史有所了解,有所评价,这是史官的使命,也是史官的司马迁正是肩负起了这个,并且停留于此司马迁不但完成了一个史官的使命,他更是用自己毕生的经历,完成了一个史学家的使命

  史学家司马迁写史记的过程

  司马迁写《史记》的时间最早要追溯到公元前104年,这个时候司马迁就开始写《太史公书》了,《太史公书》后来被称为《史记》

  司马迁铜像

  司马迁早年间就在全国各地游历,收集各地的风土人情,从当地百姓口中去了解古事旧闻,之后又受学于孔安国和董仲舒司马迁具备写作的能力,又有写作的素材,因此早早就开始写作了

  但是谁的人生都不会是一帆风顺的,司马迁的也是公元前98年的时候,意外出现了当时李陵自请五千兵马出击匈奴

  ,战败被俘,汉武帝对此非常生气汉武帝问司马迁对这件事情怎么看,司马迁说李陵孝敬父母,又忠君爱国,投降是无奈之举于是汉武帝就把司马迁给打入天牢之后李陵投降匈奴的时候被公孙敖“坐实”了,司马迁也受到了牵连,被处以宫刑

  受此大辱的司马迁并没有一蹶不振,而是更加奋发图强,将自己的全部精力都投入到《史记》的创作中去以当时社会上流传的《世本》、《国语》、《秦记》等书籍,和诸子百家的著作国家的文书档案,以及自己去当地调查取得的一些资料为材料,将收集到的信息进行认真的摘选,去掉了那些没有根据的传言,对无法证实的事情保留态度,或者附上多种说法前后总共经历了一十四年,司马迁呕心沥血最终完成了这部史学著作《史记》,也留给了后世留下了一份无价的文化瑰宝

  司马迁忍辱写史记的故事

  司马迁因为李陵事件被汉武帝关入大牢,司马迁的案子分到了当时一个名声不好的酷吏杜周的手上,杜周丝毫没有要手下留情的意思,对司马迁严刑拷打,司马迁就是不认罪不久之后,公孙敖传回了李陵在匈奴训练军队,要出兵长安的的假消息汉武帝盛怒之下,处死了李陵的家人,还给司马迁定了诬罔罪按照汉朝当时的律法,诬罔罪是要问斩的,但是律法中还有规定,受刑人若能交出五十万的赎金或者受宫刑就免了死刑,司马迁当着一个小官自然拿不出五十万的赎金,但是为了保住性命,司马迁就选择了宫刑

  原创历史大戏《司马迁》剧照

  宫刑是汉朝的五大酷刑之一,受刑之人除了要承受身体上的摧残,还要承受心灵上的创伤,对人格是极大的侮辱司马迁也一度悲痛欲绝要到自杀,但是司马迁却有着异于常人的勇气与毅力司马迁深知“人固有一死,或轻于鸿毛,或重于泰山”,于是他选择了重于泰山之死

  从《史记》后的文章《报任安书》中,后人也能知道,司马迁当时是以前人的榜样作为自己继续前进的动力,以周文王被拘,孔子一生困顿,屈原被放逐,左丘失明,孙子被膑脚等惨痛的经历自比今日之遭遇,在逆境中强大起来,完成了父亲和家族交付的使命,完成了“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史记》,为后人留下了珍贵的财富

小程序分销模板
小孩儿不爱吃饭
小孩发烧38度怎么办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