慰安妇子女讨钱

浏阳历史网 2020-01-13 20:58:29

“慰安妇”子女讨钱:票房1.7亿,你凭什么不给?

原标题:“慰安妇”子女讨钱:票房1.7亿,你凭什么不给?

作者:苏燏

:大声嚷嚷啦啦啦(id:dissqueens)

战士战死了的时候,苍蝇们所首先发见的是他的缺点和伤痕,嘬着,营营地叫着,以为得意,以为比死了的战士更英雄。但是战士已经战死了,不再来挥去他们。于是乎苍蝇们即更其营营地叫,自以为倒是不朽的声音,因为它们的安全,远在战士之上。的确的,谁也没有发见过苍蝇们的缺点和创伤。然而,有缺点的战士终竟是战士,完美的苍蝇也终竟不过是苍蝇。——鲁迅

2019年7月10日,在纪录片《二十二》上映的23个月后。

一则消息,再次把这部电影连带着他的导演推上了微博热搜。

又是其中一位受害者逝去的消息吗?又是导演郭柯有什么新作吗?

不,都不是。

#慰安妇家属向二十二导演讨钱#最先,在微博上映入所有人的眼帘。

原来,此前不久,七七事变纪念日,部分受害者子女共同联合了一份声明,矛头直指《二十二》导演郭柯。

单刀直入第一句便是:“我们想讨一个公道。”

声明很长,表述却也清晰明了。

一方面,承诺。

“郭柯曾经给家属子女和媒体承诺,电影有了盈利,就要把盈利捐献给受害者老人和家属子女。”

一方面,付出。

“大部分老人已经去世,没有直接出现在电影《二十二》的镜头,但她们都是慰安妇,没有她们的努力,就没有这个题材。”

综上所述,给钱。

“拿我们的母亲名声赚了钱,反而把钱给别人花,凭什么?我们需要一个交代。”

面对这声泪俱下、慷慨激昂的联合声明,友一头雾水,一时之间,不知该如何评判。

没想到,很快,郭柯出面回应了。

面对媒体的来访,郭柯向说道:

“我拍摄时,这些老人已去世,我也没见过他们的家属,我并不知道他们的存在。然而在去年,他们换着人不停跟我打要钱。”

“未在影片中出现的人,未给予我配合的人,于情于理,我也不该给他们钱。”

……

从来没有过合作,也未曾有过联系,只因为纪录片上映,拿到了1.7亿的票房,创造了首部过亿纪录片的纪录,就被理所当然的认同为“见者有份。”

消息一出,舆论哗然。

免不了又是对受害者家属的“群起而攻之”的指责。

可我却觉得难过。

一边是一路扛过艰难险阻努力让更多人直面这段历史、关注这类弱势群体的导演。

一边是近百年来遭受那段无法直视的历史的压迫、旁人长期异样目光的受害者及家属。

如同郭柯后来说:

“我理解他们,他们毕竟也是‘慰安妇’制度受害者,但是中国‘慰安妇’对于日本的诉讼问题还没有解决呢,他们却以这样的方式来要钱,我真的是不忍心看他们这样。”

郭柯说,他就是心里不舒服。

时间倒回到23个月前,2017年8月24日。

从《三生三世十里桃花》《闺蜜2》这些同月上映电影夹缝里走出来的《二十二》,作为中国首部获得公映许可的“慰安妇纪录片”,出现的灰暗却又刺眼。

这部没有演员、没有大流量宣传的纪录片,在上映当天,票房只有300万。

结果次日,票房便突破千万,不到一周的时间,就创造了中国首部票房过亿纪录片的成绩。

那是一段“慰安妇”话题再次被推上各大头条的时间。

人们直视《二十二》,默默铭记着所有还未洗清的历史。

人们直视从1931年直到1945年的14年间,中国曾有20万,甚至更多的女性被日军诱骗、强迫,沦为日军发泄性欲、任意摧残的性奴隶的故事。

当然,人们也顺其自然的关注到了将这一切纪录下来背后的导演——80后郭柯。

其实这并不是郭柯的第一部有关于慰安妇的纪录片。

早在2012年,那时,广西老人韦绍兰的故事被媒体报道:

老人出生于1920年,在“慰安所”怀的混血孩子,因为身份问题所以无法上学、终身未娶。

韦绍兰老人和儿子

如此一生备受折磨而不受大众理解和关注的情境,让郭柯震撼又觉得难过。

当时,全国范围内的慰安妇,还有32名。

年轻时,她们备受摧残,艰难的度过着这一生,一路走来风霜雨雪饱受折磨,逃离后,却也独自承受着世人无法接受的目光和无法保障的生活独立老去。

所以他开始亲自操刀,两年后,一部名为《三十二》,只有45分钟的纪录片,首次在美国上映。

不出意外的,这并没有掀起多大的波澜。

除了一些APP上寥寥无几的对它的好评,基本上在各大社交平台上,你都看不到有关于这部片子的任何东西。

可就算这样,面对33这个数字一天天减少,郭柯觉得自己做的还不够,他想把所有幸存的故事,都搬上荧幕。

“这是一部和时间赛跑的纪录片,如果再不行动,将永远没有机会。”

但是,虽拿到公映许可证,可是拍摄之路何尝艰难,尤其是:经费。

因为要拍摄人物过多,当初支持他的投资方放弃继续投资。

所以,也就是在那一年,走投无路的郭柯在经过和母亲的商讨后,决定抵押自己的房子。

他在上发起众筹, 32099人次,共计100余万。

演员张歆艺,在得知消息后,雪中送炭其实只在工作场合见过几面的郭柯。

低调为影片无息借款100万,拒绝了影片出品人的身份,只留了三个字,在影片落幕之后的“特别鸣谢”。

而除此之外,很多走进影院看完这部片子的人,同样会注意到,也就是影片结尾,字幕滚动的名字列表上,还有那参与众筹的32099个人的名字。

滚动时间整整长达5分钟,这是郭柯对她们的最好的谢意。

因为,他知道,这些无偿捐赠的人,无论是10块钱还是100块,都从来没有想过回报。

甚至就连影片里出现的那些帮助拍摄和照顾老人的志愿者,也都是一分酬劳都没有拿。

“大家在做这件事时都不会想回报。”郭柯说。

回报什么呢?这是一段属于她们的历史,却也是属于我们的历史。

每一个在影片前期给予支持,在影片上映走进影院的人;

每一个关注这部片子的人,无不是在用自己力所能及的方式,让世界凝视这段过往,去在22这样的数字里,寻找一点一滴有关于正义的希望。

惨痛的、难过的、不可抹灭且被遗忘的。

都是,我们的。

所以,在《二十二》成功逆袭票房之后,郭柯不止一次的向媒体表示,如果票房如果能有盈利,将全部捐给上海师范大学中国“慰安妇”问题研究中心,用于这些老人未来的生活及对这个问题的研究工作。

“我不准备从中挣一分钱。除了成本,如果还有一些盈余的话,我想把它们花在这些老人身上,有多少捐多少”

在郭柯眼中,这部电影的意义,早已经超越了票房的价值。

而就在影片上映后的两个月,《二十二》官方微博发布了《捐款公示》。

公示上说,影片资助人张歆艺、导演郭柯、出品方四川光影深处文化传播有限公司、摄制单位上海师范大学中国慰安妇研究中心,共同决定向上海师范大学教育发展基金会捐资.95元,设立“慰安妇研究与援助”项目专项基金。

其中,400万,是郭柯自己的收益。

郭柯没有食言,他不仅做到了,他还将自己额外的收益捐赠了出去。

甚至如果有心人多加留意,就会发现无论是《二十二》的官博还是郭柯自己的微博,这两年来,从未缺少过对幸存“慰安妇”的关注。

他们在一步步完善着“慰安妇研究与援助”的工作:

他们长期关注着她们的消息,分享曾经的故事。

他们做相关的公益,去做活动。

他们没有把这些事情搞得轰轰烈烈巴不得人尽皆知,而是日复一日的去坚持、呐喊。

如果说,这段历史,不能用金钱衡量。

同样,《二十二》也从来能不能用金钱衡量。

因为,如果没有他们,你甚至可能都不知道,当初拍摄《二十二》中的幸存者,如今,截止今年6月份,只剩下了4人。

是的,从33到22,从22到4。

一个友在微博下评论说:

“每次,我只要听到有老人去世的消息,心情都会无比沉重,因为不知道突然的哪一天,这段历史就会带着堆满的灰尘,夹在时间的缝隙里,不为人知地消失,直到被遗忘。”

坦白说,这个世界是亏欠这些人的,日本政府也欠她们所有人一个道歉。

但是你们知道的,这份道歉,绝不会来自一个小小的导演。

记得两年前,曾经饱受战争摧残的韩国,也曾上映过一部,由慰安妇真实经历改编的电影《鬼乡》。

电影连续两周登顶票房冠军,358万人次观影,还在10个国家的61个城市共举行1300多次上映会。

影片如此火爆的结果,不是有家属站出来说:

“我需要一个公道,我是受害者家属,虽然没参演你的影片但是,你应该给我钱。”

而是越来越多的民众,开始呼吁国家给予她们更好的生活环境。

在韩国,公交车上随处可见,慰安妇少女坐公交的雕像。

他们为受害者,设立基金会,每人每月提供15万韩元的津贴。

甚至是住房和医疗保险。

在德国,政府会向慰安妇受害者提供上千元美金的补偿,尽一切可能保护他们的权益。

而反观国内,在《二十二》这部纪录片中,我们肉眼可见她们的生活环境。

那脸上的皱纹、简陋的房屋,不知道藏着多少历史的记忆和可怕的故事。

我们多么期望可以有更多人看到这样的情境,可以多一份默默关注她们的目光,永远保持着一份问责的姿态。

让这段历史,即使不带着恨,却也能够让它不至于尘封和遗忘。

但当影片播出后,首先等来的质疑是,导演蹭热度,吃人血馒头。

紧接着,23个月后,面对的竟然是非被拍摄者家属的声讨。

家属们说郭柯曾经有承诺。

但郭柯的承诺,却也仅限于那些参与拍摄的老人。

家属们说郭柯给了老人们5万却不敢公布。

但其实原本郭柯想在影片突然高收入了之后,想给他们每个人十万,可是他们家庭太过于复杂,有人跟着老人住,有人没有;有人照顾有人漠不关心,太复杂。他只是想着,5万块,不多不少,添置一些家居生活,不够了,来基金会要。

我们不愿意去指责那些受害者家属。

就如郭柯所说:

“起初我还很欣慰,但是看到越来越多人谴责这些子女,自己越来越不舒服了。我们都是自己人,‘慰安妇’是跟日本政府的恩怨,事情还没有解决,现在是自己人为了一些钱跟自己人闹。”

说到底,这段无比苦痛的历史,如何能跟金钱利益挂钩。

作为受害者,她们在等日本政府一个道歉,日本政府却在等她们老去。

作为受害者家属,终其一生声讨无处安放。

她们或许已经习惯被人群瞩目,等来的不是理解与包容,而是冷眼旁观。

习惯被镜头注视,等来的不是温暖与关怀,而是揭伤疤式的与我无关。

所以,她们更像是手足无措时,错乱的不小心将矛头对准了郭柯。

郭柯有错吗?自然没有。

只是这场荒唐的闹剧,背后真正折射出来的问题,却始终没有答案。

突然想到在影片《三十二》拍摄时,郭柯说自己临走时给韦绍兰老人,留了500块钱。

结果第二天,老人给他们一行4人,每个人都发了一个红包,里边装的是100的钞票。

而影片的结尾,韦绍兰老人曾说过这样一句话:

是啊,她说的是:

“这世界真好,吃野东西都要留出这条命来看。”

你们瞧,真讽刺。

原创文章, 如需转载请联系

大声嚷嚷啦啦啦啦授权

图片来源络

作者苏燏

板式 静静

插画小马

设计 大咖 从从

肾精足的人有哪些特征
感冒流鼻涕吃什么好的快
亳州妇科医院咋样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