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记忆中的大眼灯
浏阳历史网 2020-03-14 11:27:20
大眼灯”亦可谓大眼瞪”意为窝窝头儿的眼口儿像人的眼睛瞪着,渲染为大的程度即玉米面制作,蒸出来的窝窝头儿。
记得上个世纪六十年代初一个春季的傍晚,母亲和我们兄妹几个正在家里吃饭,四叔下了班来我家,看见我们正在吃着玉米面窝窝头儿,就很诙谐地说:`大眼灯`,喷喷香,嚼在嘴里喜洋洋!当时,他一边说,一边还比比划划地做着鬼脸,逗着我们兄妹几个哈哈大笑。
那以后,我们就都把窝窝头儿叫做大眼灯了。
在当时的那个年代,国家很困难,又赶上了三年的自然灾害,能吃得上窝窝头儿就算很不错的了。因为那时矿山的人有不少都上山开了点自己的小块地,种了些玉米。还有的人家农村里有亲戚,能帮衬一些,所以没怎么饿着。
那时候,窝窝头儿是家里饭食中的主食。因为大米,白面被视为细粮,每人每月仅仅供应2—3斤,剩下的除了少量的高粱米,小米等粒粮之外,其余的就都是玉米面了,被称之为粗粮。所以,那时差不多家家户户都是用玉米面蒸制出来的窝窝头儿,或贴出来的玉米面大饼子来作为主食饭的。而那时玉米面的加工,只是一次性的,就是用玉米粒磨成玉米面粉,很粗糙,都带着玉米粒的皮子。不像现在的玉米面,是经过多次的深加工,一点皮子也没有,极其细发。
尽管是那样,我们还都吃得津津有味儿的。
那时啊,在我们的周围,只要是赶上饭口儿的时候,你随处都可以看到,有不少人一手拿着窝窝头儿或大饼子,一手拿着一块咸菜疙瘩,有的手指缝里还夹着一颗大葱,蹲在自家的门口儿,和自己的邻居对着吃。他们啃一口窝窝头儿(或大饼子)再咬一口咸菜疙瘩(或大葱)边嚼着边跟邻居家的人唠着,笑着。有时唠到可笑之处,还忍不住地笑喷出了些嘴里的窝窝头儿渣儿呢。
就是在我和同学们星期日上山野游的时候,母亲让我带个铝制的老饭盒,里面还装了个窝窝头儿和一块咸菜疙瘩,怕中午回不来再饿着。等我们野游回来的时候,饭盒里面的窝窝头儿没了,取而代之的是采摘回来的大半饭盒的托盘儿。
其实呀,不光那时人们生活中的窝窝头儿那么重要,就是古往今来的历朝历代,怕是也都有了窝窝头儿了吧?
据有关资料记载,民间早就有窝窝头儿。据资料显示:形状:似塔;原料:麦皮或米糠;用途:平民百姓的食物。
宫廷里也有窝窝头儿。据资料记载:清宫御膳房的小窝窝头儿,形状:外形呈塔状,又名黄金塔;原料及制法:玉米黄豆粉加入白糖与桂花,用温水调和,放入蒸笼里大火蒸熟;用途:慈禧太后的点心。
不仅如此,我还曾在侯耀文的相声里听到了他有关于用窝窝头儿做素材方面的段子呢!在他的《登长城感怀》中有首诗:到此一游,消闷解愁。远望群山,一锅窝头。
哈哈!看看,听听吧,就能感觉到窝窝头儿这个大眼灯的不平凡了吧?
从我自己的经历看,可以说,是玉米面的窝窝头儿,大饼子,养育了我们那一代人,使得我们那时虽然生活简朴,甚至是艰苦,可我们那一代人,大都是被锻炼得能吃苦,有倔劲,有理想,有信仰。什么困难都不怕,什么活儿都能干!尤其是那时的我们极少生病,免疫力,生命力特强。冬天在户外劳动,或扫雪,或撮煤,或劈柴等等,都不戴手套,那时没有哇,戴啥呀?身上穿着的棉裤棉袄,都是空筒的,没有衬衣衬裤,可还是照样干所有的活儿,而且干得都挺好。这能不说跟那时的人们总吃玉米面窝窝头儿有着一定的关系吧?
所以直到现在,我还时不时的买些玉米面,时常地捏几个窝窝头儿吃,以怀念和重温那早已过去了的,又难以忘怀的年代。
啊!那个年代的窝窝头儿—大眼灯啊。
本文相关词条概念解析:
窝窝头
窝窝头,中国北方地区常见的面食,过去是穷苦人的主粮。采用天然绿色的五谷杂粮为主要原料,其中的纤维素含量很高,具有刺激胃肠蠕动、加速粪便排泄的特性,可防治便秘、肠炎、肠癌等。其中含有的玉米油,更能降低血清胆固醇,预防高血压和冠心病的发生。如今的窝窝头已经是一种绿色、美味、营养、健康的美食了,因粗粮对身体健康很有好处,因此广受现在消费者的喜爱。
- 上一页:汉武帝妻子卫子夫有几个孩子
- 下一页:1月7日
- 这些“二胎”高校,发展不比“双一流”差
- 54岁郑钧好可怕,与小16岁娇妻在机场热吻,剪齐刘海刻意扮嫩
- 科英布拉该大学历史知多少 | 葡萄牙高校通
- 一位“民俗外交使者”的30年
- 山水重逢,愈见人为 ——KOLON SPORT 可隆举办ODUMAK露营活动
- 传说中的“天选之子”?一考生选择题全选B,最高分出来后傻眼了
- 青春里,总有谈天不完的曾经
- 瑞典 贵丰/Gryphon Ethos(思潮) 新款旗舰CD机
- 证监会:通过视频会议等形式 确保发审委会议、重组委会议、上市委会议正常推进
- 兴齐眼药(300573.SZ)连续大跌超30% 对近视“神药”阿托品滴眼液的命运 母公司只回应“生产
- 如今门面,地面铺设很少选择铺设瓷砖,而是直接水泥自流平
- 中颖电子(300327.SZ)发在预盈,预计半年度净利润达2.52亿元-2.6亿元,同比增6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