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台锐意创新托举民生幸福

浏阳历史网 2020-09-17 05:31:19

锐意创新 托举民生幸福

11月,一年一届的深圳读书月,500多项文化活动相约市民,次第展开。14年的坚守,书香愈浓,市民气质、眼界、涵养悄然升华。实现文化权利,增进文化福利,辉映温暖人心的社会建设,成为城市筑牢民生工程的一个侧影。

■ 深圳特区报 金文蓉 邓辉林

11月,一年一届的深圳读书月,500多项文化活动相约市民,次第展开。14年的坚守,书香愈浓,市民气质、眼虽然涨幅放缓界、涵养悄然升华。实现文化权利,增进文化福利,辉映温暖人心的社会建设,成为城市筑牢民生工程的一个侧影。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在改善民生和创新管理中加强社会建设”,为加强新时期的社会建设指明了方向。

近年来,深圳市委市政府把社会建设摆在更重要的位置来谋划和推动,开拓进取,锐意创新,使社会建设加速推进,展露勃勃生机。

法治为轨推进社会建设创新

社会建设和经济、政治等其他方面的建设一样,要谋求突破与跨越,就必须走新路、出新招。

2010年12月21日,深圳市委市政府首次召开社会建设工作会议。就在这次会上,《深圳市社会建设考核指标体系》应运而生。深圳市民生活、公共服务、社区服务、社会管理、社会服务产业等5个方面,有了精确的标尺,“食品生产监督抽查合格率”、“每万人社会组织数”、“每万人持证社工人数”等30项指标,用来考核各区政府,其中社会服务产业、社区服务满意率等一系列指标在我国指标体系中是首次提出。

曾参与讨论考核指标体系的深圳大学社会学系主任易松国教授认为:“指标就是航标,告诉我们深圳新一轮发展的方向;指标就是阶梯,是达到民生幸福的途径;指标也是动力,激励着人们为美好前景努力。”

社会建设相关制度的创新设计,在深圳不断开花结果。

后期才靠规模赚钱。 陆刃波认为2012年1月12日,《深圳经济特区社会建设促进条例》经市五届人大三次会议通过。为社会建设专门立法,开全国先河。

这部深圳社会建设领域的纲领性文件,涵盖了社会事业、社会保障、社会组织、社区建设、社会管理等不同范畴,在公众参与机制、非户籍居民平等参与社区自治等诸多方面都做出探索性改革。对照法律,推动各方就社会建设的诸多事项形成共识,为社会建设稳步推进铺好了路基。

“立了规矩、义务法定,才好办事。通过立法明确政府和社会等各方主体的职务,可以使社会建设有法可依,更加制度化、规范化,推进更有力。”深圳市社科院社会发展研究所所长谢志岿说。据透露,未来几年,社会建设方面的立法将占到立法总数50%以上。

立法传递温度。随着《条例》施行,居住证、出租屋综合管理、社会事件风险管理等局部经验,迅即在特区推开,为广大市民提供福利,织就安全。

近年来,特区用好立法权,使《深圳经济特区性别平等促进条例》、《深圳经济特区人口与计划生育条例》、《深圳经济特区社会养老保险条例》等一批法规相继出台,为托举民生提供坚实的保障,使市民家园感不断增强。



婴儿有点拉肚子
湛江治白癜风哪里比较好
定西市白癜风医院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