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计8种
浏阳历史网 2020-01-31 04:09:10
读《郭文斌精选集》
由中华书局出版的《郭文斌精选集》共7册,包括长篇小说《农历》、小说集《瑜伽》、散文集《永远的乡愁》、文化随笔集《寻找安详》、《回归喜悦》、《〈弟子规〉到底说什么》、诗集《潮湿年代》,以及郭文斌在全国各地面向不同听众群的讲课视频集,共计8种。这套《郭文斌精选集》拿在手里,感觉格外沉甸甸,也勾起了和郭文斌交往的情景。因为给《芳草》杂志做 60后 作家系列访谈,2015年秋天在银川和郭文斌相处两天,得以和他深聊。眼前这套《郭文斌精选集》,激发了我的一些思考。
虽然出生于上个世纪60年代,但是,郭文斌和众多 60后 作家相比,有太多不同之处。 60后 作家基本上是从学院走出来的,受过良好的高等教育。然而,郭文斌最初学历仅是中师生,初中毕业后上了四年师范学校即走出校门参加工作。他不仅缺乏系统的高等教育,还缺乏文学启蒙教育,很少有阅读文学书籍的机会,因为家里和学校找不到可读的书,有时往往连课本都领不全。然而正是这样的独特环境,按照他的话说,才避免了被彻底 格式化 ,才给西海固大地充盈着天地精神的民间文化 走进 他的心灵留下了一些空间。没有学历教育的束缚,郭文斌可以纵情西海固山水之间,充分吸收西海固大自然的滋养,充分感受人和自然之间亲密无间的情感,让生命在根性层面上和整体性充分交融。一句话,西海固深厚的民间文化滋润了郭文斌的心田。从学历教育的角度来讲,郭文斌是 不幸的 ,然而,与活生生的大自然与民间文化亲密接触,对于作家的郭文斌来讲,又是一件多么幸运的事啊。成长于天然的民间文化而不是书本教育之中,因为这种机缘,郭文斌对于中国传统文化有着天然的感情,这是郭文斌与众多作家不一样的地方。在他看来,传统文化和民间文化在根性上是相通的。就在郭文斌天然地接受着西海固的山水之气,天然地浸染着祖上留下的浓厚传统文化时,和他同时代的 60后 作家们正在接受高等教育正在痴迷地阅读西方文学经典。所谓造化弄人,正是郭文斌的特殊经历,造就了郭文斌不同于众多 60后 作家的秉性,也是郭文斌独特的文学创作、文学活动的根本原因。
很长一段时间以来,中国当代文学以反映社会生活教育人民群众为基本功能,其后又开始探索叙事形式的 迷宫 ,也痴迷于人性的 恶 与 罪 的书写。然而,从根本上讲,上述林林总总的叙述主题,和人的心灵总有隔膜。如何让文学走进内心?郭文斌的文学创作以此为出发点,开始了艰苦的探索。郭文斌认识到,读者首先是生命体。如果一部作品不能给读者提供生命的建设性,那么文学的教育功能、审美功能、认识功能等等又有什么意义呢。经过多年的探寻,郭文斌建构了 安详诗学 ,找到了一条贴近人的心灵的重要方式。 安详诗学 的第一要义就是书写人性美。郭文斌的小说也罢,散文随笔也好,总把笔触对准人性美。在郭文斌的笔下,象《农历》,人与人之间、人与自然之间、 天 人之间,洋溢着爱的温情。即使是 事鬼神 的作品,也写得那样温馨。郭文斌所倡导的 安详诗学 让文学回归到心灵的安详,把人从绝望、焦虑、恐怖、孤独中带入到澄明宁静的精神世界。在和我的对话中,郭文斌把偏离心灵安详的文学写作看做危险的文学。在他看来,很多文学作品把负面情绪强化到极致,并且审美化,甚至把死亡审美化,这是极其危险的,因为一切阅读都是心灵暗示,而心理暗示会影响人的行为。抬头看看我们当下这样喧嚣、功利的社会,郭文斌的 安详诗学 不失为一剂良药。因此,在我看来,他的 安详诗学 丰富了中国当代文学的精神谱系。
郭文斌通过《吉祥如意》《农历》等作品着力建构 安详诗学 ,诗性地展示着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开始把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作为文学创作的自觉使命。深受现代化转型的焦虑之困,中国作家的文学创作以 别求新声于异邦 作为创作信条。虽然也有作家深刻地认识到中国传统文化的意义,自觉地把中国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作为创作追求。然而,象郭文斌这样把弘扬中国传统文化作为文学创作使命的作家,还是很少见。不仅如此,郭文斌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理解之透彻之深入,在当代作家群体中还是很少见的。近些年,国学热兴起,从官方高层到民间都很重视中国传统文化。传承中国传统文化也被提高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高度。然而,何为中国传统文化,为何要传承中国传统文化,如何传承中国传统文化等理论命题还展开不够。尤其是百多年来,中国传统文化常常被 妖魔化 被误解,以致在弘扬中国传统文化的实践中常常面临困境。其关键症结在于,何为传统文化。郭文斌说得好,中国传统文化绝不是故纸堆中的文字,而是活跃在人的心灵之中的 灵性 。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种种误解,其根本原因是没有把中国传统文化看做是 活着 的文化要素。五四新文化时期 反传统 的传统和今天所要弘扬的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 传统 绝对不是同一所指。限于篇幅所致,在此不展开。但是,我欣喜地看到郭文斌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解读,在《寻找安详》《回归喜悦》等书中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理解,显然超出当今很多作家的理解。这显示出郭文斌与众多作家的不同之处。近两年,郭又斌又以文字统筹的身份,通过央视百集大型纪录片《记住乡愁》,把他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理解,转化为音响与画面,更加生动地阐释了中国传统文化之美,深深感染了很多读者。
然而,郭文斌并非仅仅停留在文字层面来宣扬中国传统文化,他还是一名从行动上弘扬中国传统文化的志愿者。这些年来,郭文斌不辞辛劳地奔赴全国各地,在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以及众多名校的课堂上,在各个企业家组织的讲堂上,为大学生、社会民众义务宣讲中国传统文化,随之大量捐赠他的著作。如果你观看了郭文斌演讲的视频,就会为这样一位沉醉于宣扬中国传统文化的志愿者而感动。
总体看来,郭文斌的文学创作以及他的文学活动,在今天这个时代显得如此特别。我们应该怎样阐释郭文斌的文学创作以及他为弘扬中国传统文化做的努力。我想,时间是最好的裁判。郭文斌的价值也将会得到更好的阐释。
周新民 湖北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兼任国家出版基金评审专家、武汉市作家协会副主席等社会职务。入选湖北省宣传文化 七个一百 (哲学社会科学类)人才工程、湖北省宣传文化 七个一百 (文学类)人才工程、武汉黄鹤英才(文化)人才计划。毕业于武汉大学,获文学博士学位。在《文学评论》、《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等刊物发表学术论文、文学批评一百五十余篇,著有《 人 的出场与嬗变 近三十年中国小说中的人的话语研究》等著作四部。先后主持国家社科基金、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湖北省社科基金等各类项目十余种。曾获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优秀成果奖、湖北省文艺论文奖、湖北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等十余项科研奖项。
|康缘药业科研发展趋势红河灯盏花具有的作用
糖尿病胃轻瘫腹胀能治好吗
- 上一页:三国鸿门宴为什么埋伏杀手而不是毒杀
- 下一页:老人问题成为热门的话题
- 鬼马少女雨的玛丽珍鞋
- 比发胖、变老更让女生抓狂,“发腮”到底有里奥低颜值?
- 广东药科的大学辅导员获第九届广东高校辅导员素质能力大赛二等奖
- 人到了一定的年龄,才知道太过善良,多半得不偿失!
- 堪比好莱坞大片,看老黄如何运用三十六计,破2022高考数学分析的堡垒
- 全民拍@全体毕业生:出发了,请在心中升起一轮人马座
- 女生多大需要涂眼霜?不是25岁也不是30岁,大部分人或许仅仅只是了
- 选校季到了,这所小学值得你信赖
- “失联”近半年,董卿丈夫有了新消息!明天起正常履职董事长!去年财富超100亿,如今旗下上市公司即将开
- Aspex Management (HK) Limited平安保险美兰空港(00357)49.3万股
- 每经10点丨国家卫健委:昨日新增3297由此可知本土确诊病由此可知;A股三大指数涨幅收窄,酒店旅游股
- 清明节隔离在家,就在自家堂屋进香了,等一周后再去重阳节,不知道行不行!农村自建别墅 荣耀magic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