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医疗如何才能走出可持续发展道路柔软

浏阳历史网 2020-04-20 05:18:20

互联医疗如何才能赢取医疗智能服务下隐藏的海量红利?

互联医疗概念最早由2005年美国“移动医疗”(mobile-healthcare)衍生而来,但在我国,最早的一批互联医疗企业受市场需求驱动,诞生在更早之前。我国医务人员长期短缺、优质医疗资源分布不均,医健领域多痛点、低效率等问题为企业提供了大量的发展机会。早期创办的互联医疗企业多从单一痛点切入,解决单一问题,如2000年成立的丁香园专注于医生服务,2001年创立的寻医问药首推医患咨询服务。

而近几年,在消费升级的驱动下,资本大量涌入,伴随政策上的松绑和规范化引导,互联医疗持续升温,从2010年开始进入爆发式增长阶段。到2014年,全球互联医疗投融资总金额达70亿美元。从年底,全国互联医疗领域共有2836家创业企业,累计发生投资1875次。

在资本加持下,企业的发展模式也从单一入口逐渐向多领域、多产品拓展,从自身的基因优势出发,探索不同的“互联+医疗”融合路径

以长期盘踞国内互联圈顶部的BAT为例:百度早期积极围绕患者搭建流量入口,自建了主打信息检索的百度健康、轻问诊为主的拇指医生、挂号服务的百度医生;阿里基于移动支付启动“未来医院计划”,以及从电商优势出发组建天猫医药馆,并在大数据和人工智能领域推出阿里云,于去年3月发布“ET医疗大脑”;腾讯则是“买买买”的思路,其投资的微医从挂号切入,深入连接供应与需求端,同时在医、药、险多线布局。

经历了互联医疗的野蛮生长期后,行业日趋成熟。在这一过程中,大量企业被收割或淘汰。有报道称,在2017年移动医疗领域有超过1000家公司被注销或中止相关业务。折戟者不仅包括未找到合理商业模式、走通产业链闭环的中小型企业,也包括重金部署医疗板块的百度,侧面说明了在互联医疗领域,如果缺乏对核心资源——医院和医生的连接,单纯的流量思路或者单一的业务布局难以胜出。

而行业的分水岭事件,是首家互联医院在乌镇的成立,标志着行业从“线上”向“线下”渗透,沉淀到核心的治疗环节,这与当下阿里、腾讯酣战的“新零售”思路极为相像。至2017年年底,微医发布家庭健康终端“微医通”,重塑了传统的就医流程,通过其背后的“H2H2C(Hospital to Hospital to Customers)”体系,串联起挂号导医、问诊、线上处方等碎片式的互联医疗服务,实现一体化医疗服务的线上线下闭环。这款以生态式体系为后盾的终端在推出首月即获60万订单,成为2018年新年伊始行业的现象话题。

从医疗行业的属性分析,互联医疗企业想要发展壮大,向平台化、生态化演进是必然趋势。传统的医疗生态圈是一个由医、药、险多重主体组成的、相对封闭的体系,由医院掌握核心医疗资源。即使借助互联连接、共享的特性,单一产品、单一入口的商业模式,难以打通医疗上下游环节,无法真正撬动行业资源。

因此,互联医疗企业必须具有重构医疗生态系统的决心,连接或掌握核心医疗资源,进行线上、线下的充分布局,打造流畅的业务模式和使用场景,才能赢取医疗智能服务市场刚需下隐藏的海量红利。

郑州中医妇科医院

奥利司他胶囊有效吗

广州治疗牛皮癣医院

有止咳的儿童安全用药吗
肢体麻木病人吃什么好
关节肿大吃什么药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