瓦尔特冯布劳希奇是谁布劳希奇生平简介
浏阳历史网 2019-10-19 23:36:13
瓦尔特冯布劳希奇是谁 布劳希奇生平简介
瓦尔特·冯·布劳希奇(Walther von Brauchitsch,1881年10月4日-1948年10月18日),
纳粹德国陆军总司令(1938年—1941年12月19日)、著名德国陆军元帅
出身
沃尔特·冯·布劳希奇(Walter Von
Brauchitsch,1881—1948)出生在于贵族世家其父曾是骑兵上将布劳希奇幼时被选进皇宫,长大成年即加入侍从队由于相貌英武、军事素质极好,布劳希奇曾做过维多利亚皇后的私人侍从布劳希奇18岁时被任命为第3禁卫步兵团少尉军官,次年转入第3禁卫野战炮兵团
既然说到了出身,那么先要说布劳希奇的家族属于下西西里亚(Niederschlesien)的老贵族据可以查询的历史记录来看,在13世纪的中期波兰的Boehm地区就已经有了这个家族的存在了而由于当时此地区语言上的混杂所以Brauchitsch的这个姓还有很多的变形形式,如:Bruchacz,
Bruchits, Brauchits, Prachwitz, Brauchtschicsz等等
在1241年的4月9日,布劳希奇这个家族正式从德国境内迁入了波兰境内那时候他们的定居处在1259年12月7日被命名为Brauchitschdorf,就是布劳希奇村,如同我们的李家村,张家屯一样,不过这个是当时的国王命名更为正式而已
可是由于家境败落,同时在贵族竞争中的屡屡受挫,1636年自己家的领地又被收了回去到了17世纪末的时候,家族本身可以说是树倒猢狲散,各自闯天下去了
教育
我们要说的瓦尔特是家里7个孩子中的老六他的父亲是当时皇家部队的骑兵兵种上将Bernhard,母亲是Charlott (geb. von
Gordon)尽管家族之中还有很多参军上阵的,可是从祖父Adolf那辈起很多亲属都是正规的法律学家或是律师其中最为让全家人心痛而且比较冤的是,家里的老七,Max,就在一战结束的前夕牺牲在了前线上
接下来,我们再说说布劳希奇青少年时期所受的教育他上学的时候正好赶上了1877年的普鲁士军队改革试行阶段,所以小瓦尔特比别人早上了一年学,他14岁上的军校预科(Voranstalten),之后成功考入柏林的总校——格罗斯利希菲尔德(Gross-Lichtfeld)更值得一提的是,我们小瓦尔特的出身学校格罗斯利希菲尔德,是当时世界上顶尖的军事学校
这所学校还走出了包括古德里安、伦德施泰特、布伦堡在内的众多著名将帅这所学校招收15岁的男孩,且绝大多数是贵族世家出身,学制四年进去的学生将会经过各种艰苦考验和层层筛选,以锻炼他们坚韧不拔和忠诚的品质,最后只留下20%予以毕业资格小瓦尔特就是这些毕业生中的一位
当时17岁的瓦尔特以格罗斯利希菲尔德年级第二的优异成绩通过候补军官考试,同年4月1日他被选入了Selekta(该校每届的精英班级名称)这里稍微交代一下,这个Selekta可不是平常人可以进入的,其中不但没有一个非贵族成员,而且学习成绩和军事训练的要求都是超级高所以每一届大约有60到80名入选,最后真正能够坚持下来毕业的大约只有40左右在瓦尔特那届是47位小军官成功毕业,他则是其中的一位
此外,凡是从Selekta精英班的学生们,都是可以派到皇宫担任皇家的内侍工作或是贴身护卫的任务我们的瓦尔特也担任过维多利亚皇后的私人侍从,而且还和脾气暴戾的德皇威廉二世有过不少接触在一次宫廷足球赛之中,担当后卫的布劳希奇抬脚解围,结果一脚就踢到了威廉二世的肚子上,因此他挨了两个大耳光!(威廉二世,他除了专横暴力就一无是处,作为霍亨索伦城家族的败类而让人感到愤怒打一个孩子是不可原谅的我非常心疼瓦尔特,当侍卫是非常不容易的,他还是个孩子的时候就在隐忍着)当然这件事并没有什么真正的影响什么的,却让小瓦尔特恨了整整一辈子可以肯定,他绝对不是保皇派的人物就是了
家庭
布劳希奇在26岁时,和同样身为贵族的庄园主的女儿伊利莎白·冯·卡莱施泰特结婚,生有儿子Bernd von Brauchitsch 和女儿夏洛特·琉法然而对于这段婚姻,布劳希奇显然并不感到快乐和幸福根据Curt
Siewert将军的描述,伊利莎白缺乏温情他和冷淡而无情的妻子分居达5年之久在此期间(1925年)认识了与丈夫离异
的政裁判所长的女儿夏洛特·卢弗当时布劳希奇提出了离婚但遭到妻子的拒绝夏洛特继而嫁给了一名银行董事(后溺亡)1937年布劳希奇从东普鲁士回来时,这对恋人旧情复燃到了1938年,布劳希奇一再恳求他的妻子离婚,她同意了,但要求一大笔现金,并且立即结算他和伊利莎白于1938年正式离婚并于同一年和行夏洛特结婚同时他的外甥曼弗雷德·冯·布劳希奇是一位著名的赛车手
职涯
接下来我们再简单说说瓦尔特的军人生涯的重要转折点
他从军校毕业之后被分到了伊丽莎白女王第三近卫火枪团ade Grenadier Koenigin
Elisabeth的少尉由于他们这个队伍的标记为皇冠,所以大家都戏称他们为戴着皇冠的驴子(Kronesel)
这部队为步兵团,而在第二次的长途行进中瓦尔特就掉队了,因为他的脚属于平足不能参加这种行动没办法,他被调到了炮兵部队对作为反坦克武器和防空武器的88毫米口径火炮的发展起着主要作用,乃至成为炮兵上将
从单纯的步兵军官到炮兵,瓦尔特完全是自学整整奋斗了4个月之后,他的上级评语上写道:我们不得不承认布劳希奇完全符合担任一名炮兵军官的所用要求,所以我们建议留任1906年,布劳希奇成为炮兵营副官1909年4月,担任第3禁卫野战炮兵团副官,6个月后晋升为中尉1910年12月,正在军事学院学习的布劳希奇与贵族出身的伊丽莎白·冯·卡斯特德结婚1912年,布劳希奇从军事学院毕业,被分配到德军总参谋部工作次年晋升为上尉
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作为德军总参谋部参谋军官的布劳希奇,整个战争期间一直在西线尽职
一战期间瓦尔特只有三个月连续在前线的指挥经历,此外大多数时间都是在指挥部参加参谋策划工作但是这并不代表他没有战斗经验的,相反很多情况下他都是代表参谋部亲自上前线传达命令或是实地视察情况的1918年德国战败后,布劳希奇晋升为少校,获得霍亨索伦勋章,理所当然地为拥有10万之众的德国陆军所接受
布劳希奇天资聪慧,反应敏捷,头脑冷静凡是与其有过深交的人,都对他表示钦佩他的工作到底有多重要或者说上级有多重视他的能力,我们不难从一个很简单的例子看出来:在1919年大家都在担心自己是否能够继续留在军队里的时候,瓦尔特在这年年初晋级少校,正式成为校级参谋部军官
和很多当时的中级军官一样,他一直都停步在这个军衔上但是与其他人不一样的是:他一直都是在柏林的陆军总部工作
1925年升中校负责T2军情监督局
在1927年他接手了德国第四军区明斯特(Wehrkreis VI Muenster),他的继任者为后来执掌OKW的凯特尔Keitel
布劳希奇和凯特尔两个人不一定是朋友关系,但是两个人可以说是相互尊重的年轻一代这里为什么要提这么一句,主要是凯特尔在自己的自传之中也是这么评价布劳希奇的,同时在后来陆军总司令和元首的矛盾中,布劳希奇那边只有凯特尔出马才能摆平,所以两者关系算是不错的
1928年布劳希奇升上校,并再次调回了陆军总部负责T4军队建设局
1931年9月他与保卢斯、哈德尔一同出访当时的军事合作伙伴苏联由于当时德军的坦克开发都在苏联进行,因此,布劳希奇回国一个月之后晋升至少将军衔苏联的出访或多或少对他之后支持古德里安的想法有一定的影响
1931年年底,布劳希奇出任陆军炮兵总监这里还要说一下,在1936年到1939年,也就是二战开战的时候,德国陆军上层有一大队的炮兵代表瓦尔特其实不算,因为他是中途因为平足无法快速行走而从第三步兵团调到炮兵团的
在1935年布劳希奇出任了德国军界最为重要的第一军区——东普鲁士军区总司令还要再强调一下,当时被单独隔离的东普鲁士军区可是德国部队中警戒性最高的地区而且这个位置一向被视为高级将军晋升必须要经过的重要锻炼场所,所以军方上层培养后来人的意图相当明显了他手下的三个师更是被称为精英中的精英部队,vision
Insterburg, vision Allenstein, 21. Division Elbing
此外,当时的东普鲁士纳粹党区领导考赫Koch一再挑战想要接管地区的“保护”任务,可是谁都没有想到,当时刚刚上任的布劳希奇一点面子都不给具体举个例子来说:当时地方上有什么公开场合的时候,只要邀请了党派人物的活动布劳希奇一律推辞;而且当SA和SS人员要求军火的时候,分文不给就因为这种抵抗的行动,布劳希奇甚至被告到了陆军上层,就连元首都知道
可能是为了奖励他的这种抵抗,又可能是为了有意挪开他,布劳希奇在1937年调入了当时正在负责建立装甲部队的莱比锡军区担任司令
接下来的所谓勃洛姆堡和弗立契危机之中,也就是陆军总司令的人选竞争之中,布劳希奇作为黑马一举夺魁这段历史在凯特尔的自传之中很为详细地记述了,具体过程经过参照还算属实,所以我就不具体地评述了
但是就是因为在1938年1月29日,布劳希奇没有报告任何高层领导从莱比锡坐火车来到柏林,由凯特尔亲自接到总理府参见希特勒之后,几乎所有的军人都认为一点:布劳希奇是出卖了德国陆军而得到了这个位置的,然而事实显然不是这样的
关于出卖德国陆军的澄清
在选择下一任陆军总司令的过程中,希特勒的原话是这样评价三位候选人的:
赖歇瑙太过政治化了,而且其本身也不是什么可以容人的性格布劳希奇在东普鲁士和考赫大战多次,所以在政治上并不是完全忠实的,但是在军事上绝对是专家我个人更趋向于贝克,他可以说是史里芬的接班人
在军方当中的意见也是类似的,比如当时的德军资历第一的老将——龙史泰特就对老希说:赖歇瑙在军方之中反对的声音太多;布劳希奇的能力显而易见但是在政治上经验少了点;我个人更倾向于波克上将
那么既然布劳希奇是黑马,所以大家当然就要想知道到底他是如何获胜的呢?这个问题或许真得让老希亲自来解释才行,否则还真不好说呵呵,我知道说到这里一定有不少朋友站出来喊出来:他是收了钱的,他离婚的资助什么的,反正他是被收买的!
在一 年以前我也是这个观点,但是问题是在看了一篇专门的调查研究之后才发现还真不能这么简单地就说了的
首先,这个被人收买的理论从谁的嘴里说出来的呢?第一个这么公开说的人应该是被冤屈的总司令Fritsch的侄子所说的,1940年他在柏林的沙龙之中曾这么说的:布劳希奇上任之后不首先洗清自己前任身上被人诬陷的赃物,反而手里拿着别人给的钱财连胆子都变小了
尽管这位侄子也是银行系统的,但是其是否有能力和级别来了解这样的问题可就值得怀疑了而且他也并没有说明白是什么钱财或是以什么目的所给的,所以这个起源就不是很可靠
其次,那么到底布劳希奇收了多少钱呢?
大多数的说法都是:希特勒在布劳希奇离婚之时给了大约250000帝国马克的一次性援助,同时每个月还付给其前妻RM的赡养费补助,而且在1940年封元帅之后还有一大笔的奖励
那么我们不妨一样一样找找收据
在1940年秋天的时候,当时的财政部部长Lammer从特殊规划的小金库当中拨出了一个由老希管理的基金所有的元帅都在同时受到了一笔4000帝国马克的奖金,而且是所有人,一个没差,而且所有元帅都收到了同样的月补助,也就是说没有人是特别的可能唯一特别的或者是,原来的帝国国防部部长布伦勃格,他虽然是“退役”的元帅,而他的补助奖金一样是在后来的奖励名单上的
在布劳希奇的离婚过程之中,他的第二任妻子夏洛特
付给了其前妻伊利莎白共25000帝国马克价值的离婚财产其中,5000帝国马克为两人共同账户上的存款,所以直接分取出来同时夏洛特另外给了5000现金和15000马克价值的证券所有这些都是有共证人在场所签名收割的
也就是说,或许有可能外界所传说的250000帝国马克只是25000马克多了一个零的结果而已
那么再说关于离婚补助的问题当时按照结婚法上的规定,元帅级别的赡养费为700帝国马克,而所传说的额外补助有没有呢?这个确实有!但是不是所说的马克,而是整整800马克,而且一直到1945年5月1日依然都有转账的收据
综上所述,布劳希奇是否收到了资助,这个答案是肯定的但是远远没有到外界所传说的那种程度,如果光是靠这么一点点儿钱就指责他将德国陆军出卖给了纳粹的话,那么是否有点贬低了他的个人素质了
此外,在布劳希奇上任之时,希特勒曾经要求在德国陆军当中多穿插和提拔一些党派忠实的将军和中级军官(大约20名),可是结果如何呢?
在1938年的大提拔之中依然还是将一些本就应该替换的位置进行了更换,而在1939年到1940年的参战部队当中几乎所有重要位置却毫无例外地都被军方“老人”占领,其中并没有看到什么新的面孔也就是说这个理由也并不充分其真正原因至今或许已经很难探究
战后评价
在二战的硝烟还没有完全消失的时候,在德国高级军官的战俘营当中就已经开始了以德国角度为主的军事历史研究在这中间最为活跃的人物或者说是最为引人注目的人物就是前参谋长,同时更是有德国陆军反抗纳粹地下组织背景弗兰克·哈德尔
在哈德尔所主持的战后评价之中,几乎所有的德国国防军的陆军军官都没有干过任何错误或是参加过什么罪行,错误都是元首一个人犯的,而罪行都是SS干下的
从一开始起布劳希奇就被排除在外了,尤其因为他浑身病痛,更因为他早就已经退出了陆军总司令部了,所以对他的忽视不光是一种低估,同时更是因为哈德尔他们不想为这个标志人物提供可攻击的目标而已
此外,之所以很多人看不起布劳希奇的原因是因为,在1944年7月20日刺杀行动失败之后,他不但第一个发表了声明,同时更让人感觉意外的是,他竟然给希姆莱发了一封请求信信的最后要求能给他一个合适的工作,为了以正军风
大家不妨再想想在此之前所提到的烧毁的各种记录虽然到如今还没有能找到布劳希奇参与了7.20的证据,但是按照当时哈德尔所写的计划来看,当时他们对付陆军总司令的计划只有两个:第一,干掉他;第二,将他拉过来那么既然布劳希奇没有死,那么第二可能性就会更高一些的
不管如何,以上的事情无法考证然而值得一说的是,“
在战争开始前不久,OKW曾经向所有各军师部发了一个通令,其内容是关于在苏联境内,如何对待平民和战俘的问题那通令上面规定假使兵员对平民和战俘有处置过当的地方,这个负责的军人并不需要立即交付军法审判和处罚,而只是由他的直属长官酌情加以惩处即可很明显的,这个命令对于军纪的维持具有非常负面的影响作用我们的陆军总司令本人也一定认清了这一点,所以在转达这个命令的时候,布劳希奇元帅本人也曾加了一个按语,说这个命令的执行以不妨害军纪为原则”尽管这是一位弱气的陆军总司令,然而不可否认他身为一个军人应有的原则
在后世,能够提到这位德军总司令的时候并不是很多这个不是因为他的能力或是说他的作用,而是因为大家都将注意力放到了亮光下的人身上在后来的自己“忏悔”的过程中每个人都在为自己寻找一个可以逃生的机会
布劳希奇作为军人是优秀且值得肯定的,因为他专业而理智,优雅而忠诚,还带有不关心政治和绝对中立的美好品质但是作为德国陆军总司令,作为掌握了300万军人的将领,不可否认的是,他在任职期间也做了不少努力试图说服希特勒,并且维护了军纪和一些人道主义原则然而被出身、身份和性格所束缚,他没有能够很好意识的自己身上所担负的重任而将自己的信念贯彻到底
他的病逝使他失去了他唯一可以为自己澄清的机会他那没有机会所写下的遗嘱或许和很多很多德国的军人都一样,尽管我们没有机会去仔细研究探讨了
就像凯特尔在纽伦堡审判之后自己所做的最后声明:“我曾经相信过,我曾经犯过错误,同时我更没有能够去改变那些本必须去阻挡的东西这就是我的命运(Ich
habe geglaubt, ich habe geirrt und war nicht imstande zu verhindern, was h?tte
verhindert werden müssen. Das ist mein Schicksal.)”
对于这位温和而难逃悲剧命运的陆军总司令来说,最好的说明莫过于泰戈尔《采果集》里的那首诗:
“你牵着我的手把我拉到你的身边,让我在众人面前坐上高高的座凳,直至我变得羞怯,不敢动弹,不能随意行动;我每走一步都会顾虑重重,生怕踩到了众人冷漠的荆棘”
人物研究
Heinrich Alfred Hermann Walther von Brauchitsch
04.10.1881 Berlin 18.10.1948 Hamburg-Barmbeck
正如开头所提到,整整三年半的时间里冯·布劳希奇手中握着当时欧洲大陆之上最为凶猛和战绩辉煌的陆军权杖,这里且不说他真实的权力或是影响力到底有多大,光是这个总司令和元帅头衔本应该在军事历史之中占据相当的地位的,可是到头来在如今的历史书上他的比重几乎沦落到了在历史书上寥寥数语的程度了,这到底是为什么呢?难道只是因为希特勒的夺权,或是因为他没有什么作用的摆设吗?
几点原因可以作为考虑的基础:
其一,从其家族的传记或是传记体的材料对瓦尔特的记述在数量上就相当的少其中比较重要的早期记述多半是引自冯·布劳希奇家族自己家族之中的《内部》中引用出来的,例如从1926年到1930年的几期之中可以大体地了解到当时瓦尔特·冯·布劳希奇的晋升或是授勋的情况等等一些情况,除此之外就没有过多的述说了(所谓家族内部德文原名:Nachrichtenblatt
des Verbandes des Geschlechts von Brauchitsch)
其二,就瓦尔特他本身所留下的文件档案而言,其中所有关于1901年的军役资格证书、30年代的两次常规的上级评语以及所有的士官时期的上级评语都已经找不到了而且更为重要的各期士兵俸禄证书也一起丢失了,这无疑更是增加了对其军旅生活见证研究的难度关于其在普鲁士军校以及士官试用期的一些材料大多在一战期间被毁,此后在二战结束之后少数幸存的也被苏联部队当作战利品运送回国了迄今为止这些重要的材料只是部分地被解密,预计的解密时间为2012年前后,但是其混乱的状态不是一时半时可以完全整理清楚的
其三,作为重要的研究材料,布劳希奇并没有留下任何正式的遗书或是政治遗言他仅有的一些信件和自己所写的文件,如:1927年到1930间的信件(由他的生活副官侥幸保留了下来),自传体回忆录从1900年到1903年他进入第三野战近卫炮兵团(3.
Garde-Feld-Artillerieregiment)之后,这些大多记述的时间段有限而且大多数量可怜,比如上面所说的那个自传体回忆录只有区区17页手写A5大小的文本,而且从内容上并没有过多的引起兴趣的东西
更为重要的研究材料,如:日记或是重要会议的复述机要文件等等,这些也已经根本无从查找了在这里笔者认为极为有必要说一下,根据瓦尔特的女儿——Heilwig
Mayer(婚前名geb. Von
Brauchitsch)所回忆的,她的父亲瓦尔特一直有亲笔写日记的良好习惯,同时从1939年战争开始起作为ObdH的这位从小就喜欢将自己思想记录下来的将军,他经常在一个特定的本子记录他的军事政治看法和心得了很可惜,如果根据瓦尔特的儿子哥尔德(Gerd)的回忆来看,在1944年7月20日的晚八点到凌晨之间(这里请大家一定要注意这个日期和时间!!!),当时已经赋闲在家的布劳希奇几乎将所有的材料都进行了彻底的烧毁至于这些东西上所记录的东西,十分可惜地烟灰飞灭了
除此之外,在1945年战争结束的之后,布劳希奇家在柏林的别墅和住房大多被抢劫一空纵上所述,很多侧面和正面的材料都不能被分析利用了我个人认为这个损失不止是可惜,而且更给对布劳希奇的历史研究上增加了相当的难度
其四,作为回忆录只有《一个老兵的想法Gedanken eines alten
Soldaten》42页手写A5大小,《关于德国重建的想法Gedanken ueber den Neubau
Deutschlands》5页整理版,最后还有一本个人打猎的回忆整理录《Jagderinnerungen》48页A4主要记述了从1890年到1943年的打猎趣闻等等需要提一下的是:他的一些记述与其他军事长官的回忆录略显不同,其内容在很大一部分是他自己对毛奇战略思想、政治、经济和宗教的看法和心得,而对于战争过程或是对自己有利的“细节”的记录则相对少了很多很多的
笔者只看过整理卷也就是删改卷,仅仅是影印的附件,关于其内容大多是一些当时比较“流行”的观点,字里行间还是有很多从元首和陆军总司令角度出发的看法和坚持个人认为除了他对军事和政治等等理论的深刻陈述之外,其他的并不能太表现出什么,从军事角度出发可读性不高,但是从语言上可以感觉出他本身的个人语言修养,这个确实是不容忽视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治疗便秘用什么中药宝宝不消化肚子疼怎么办
孩子消化不良怎么办
- 最贵重的情话不是我爱你,而是有我在
- 北京对进返京政策特别强调重大调整,这些人员不再限制进返京
- 入夏后“帆布鞋”仍不过时!瞧街头的潮人们,配裙子、上衣都好看
- 女儿追求名牌,一定要扼杀攀比之风?有条件“放纵”可能效果更好
- 易经:不要去和小人争个你死我活,你越少争越少生气,他越少争越少神气
- 4-1,又赢了!轰12脚造6连胜,大法国巴黎苦主狂飙,全力冲击欧冠
- 意甲大战!博洛尼亚VS国际米兰,里瓦尔多冲击意甲联赛冠军
- 现场迁走裙摆大变装!Blake Lively出席Met Gala红毯
- 他们当年被称作多角,他一言不合提分手,林心如27字报仇雪恨
- 普通高中作文“撞题”自家餐馆,背后故事很暖心
- 与贺外公的“两面之交”
- 为什么老油条正因如此不抢,好处却一分不少!这三个方法实在太厚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