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质是做出来的

浏阳历史网 2020-01-15 00:51:29

品质是做出来的,不是检验出来的!品质是如何做出来…(了解精益生产)

品质是如何做出来的。

这些年去过许多工厂,品质问题层出不穷,扯皮推诿各种借口都有:工程设计不力;制程未检到位;品质是生产出来的,不是检验出来的等等,那么,问题出在哪里呢?核心只有一个:品质核心指导思路不正确。

质量屋体系展开提到,品质控制是一个综合控制的过程,是由客户需求→技术标准→品质标准→操作标准的转换过程;如何保证质量呢?这就需要每个转换过程的完整对接。

一、客户需求→技术标准的转换:以一款压铸件来讲,客户的需求不外分三个方面:1、外在要求:主要有平整度、光洁度、表面处理方式、颜色等;2、内在要求:主要包括材质、致密性、气孔、夹渣、渗漏等;3、功能性要求;重点装配尺寸、工件力学性能、膜厚及耐腐蚀性能、气密性等。如何转换呢,承接订单时要做到:1、客户的产品验收图纸(非模具图及草图)2、客户的质量确认书,分质量标准及验收标准,不工忽视验收标准,如客户验收要求是一次性送货100%成品率,那供应商的品质控制成本会提高很多的。3、客户签样。在实际操作中,有的客户并没有较完整的品质确认体系,但作为供应商,我们要尽可能让客户相对完整的质量标准,不可否认一种现象:一些客户在订单之初啥质量要求都没有,结果生产过程中不断增加品质要求,这就是想让供应商用一栋茅屋的造价来完成别墅的品质。因此,要尽可能在期初从客户手中完整的转接品质标准。

如何把客户需求换成我们的技术标准,这是影响品质问题的最关键环节,有的公司说品质是设计出来的,虽不全面,但也从侧面看出了这道程序在品质控制过程的重要性。

技术标准的设计有问题,那是会出现累死三军的现象的。之前在东莞一家公司经历过一件事情,产品是富士康的一款锌合金件,M1.6的牙,牙深10mm,要求符合通止规检测;工程设计人员把这定位在普通攻牙机上完成,结果可想而知,那是惨不忍睹呀。加工如是,压铸亦如是:适合280T压铸件不可能在160T机台 上正常生产;需要T6热处理的工件不可能由普通压铸工艺来完成;需要阳极氧化的件不可能用高硅铝;大到这些技术常识,小到工艺细节,比如一款外观件,你 首先要向客户搞明白哪个位置重要,如果你把浇口设计在A级面上,那品质就是既生产不出来也检验不出来了。在完整承接客户质量要求之后,技术标准设计要遵循三项原则:1、品质第一原则,在没有做出合格的样品之前,所有的成本考虑为零,用一等的投入(供应商、机器、原材料等)最快最优的完成样品,核算成本低利润报价,争取订单后,再考虑次等投入保质量降成本的问题;2、集体参与原则;工程技术人员不是神仙,不可能压铸、模具、机加、表面处理样样都懂,所以,在期初定位工艺时要尽可能邀相关技术精英共同讨论,明确,属于哪个部门的加工工艺由部门确立;工程技术人员负责牵线和跟踪保障进度。3、工艺到位原则:经常遇到一种情况,期初为接订单,不计成本、想尽一切办法在最短的时间里把样品做出来了,等到订单下达后却无法量产;允许有提前凑合出样品的现象,但是,后期工艺不能搁置,必须在最短时间内完善工艺,并确保SOP资料完成。

二、技术标准 →品质标准的转换;关于SOP、SIP的承接转换,不少工厂都认为是一种标准,还有把技术作业指导书和检验指导书合并的,叫什么作业检验指导书,估计也就是应付ISO质量程序的一种应付手段吧。

技术标准与品质标准是辅相承的关系,技术标准是品质标准的依据,品质标准是保障技术标准的措施,也是技术标准的延伸。比方:sop要求原材料国标ADC12,那品质标准要体现来料、制程及产成品通过光谱仪的分析结果;SOP要求出货成品率100%,SIP就要考虑终端全检。

SIP与SOP的衔接要注意四点;1、SIP是SOP资料的延伸,是保障SOP执行到位的辅助手段,是根据产品的不同要求设计的针对性的措施;2、SIP由品保工程制订,全员参与的质量管控措施;品保部对质量制度、SIP、质量程序有制订、维护、统计质量数据、确立质量标准的,但不可依赖质保内部人员来完成对品质的管控;如果一线生产员工把质量推给了质保部来维持,配再多的品质人员也做不好质量的。3、注意品质控制的弹性;SIP是依据SOP给出的客户的最高标准,但与最低收货标准之间还是有一定空间的,品保有义务掌握好这个度,尽可能的降低质量成本。

三、品质标准→操作标准的转换;如何有效完成这一转换,涉及两个因素,一是人,机、料、法、环的设计是否到位?是否根据产品的要求直接配置相应的硬件和工艺方法,这是有效转换的硬性条件;这也是工程技术和部门技术人员在初始设计就应搞定的事情。二是人的因素,要让每个一线员工明白自已所从事的工序:什么是好的?怎么做好?怎么检查?员工素质的提高直接决定SOP能否顺利执行到位,但员工素质提高很多工厂认为是个缓慢的过程。

以前在一家中港合资的企业做多年,代表经常驻厂长达半年以上,他在巡视现场时会检查三样物品:每道工序必须有合理的治具、正确的作业标准书、有效的检具,缺一不可生产。提问员工三个问题:所做工序良品标准是什么?怎么是正确的操作方法?如何检查?偶有回答不上来的他会要求培训再上岗,超过两人回答错误他会要求撤换该部门负责人。后期就形成的一种氛围,员工每做事前先把三样物品、三个问题搞清了再开始工作,其效果可想而知。

汇总起来,可以形成清晰的质量思路:客户清晰的收货标准、技术制定正确的工艺标准、品保、员工完成。为什么很多公司执行ISO9000等质量程序却收效甚微呢?一是没有清晰的质量思路指导,眉毛胡子一把抓所致;二是质量程序涉及诸多文件资料收集,分散了工件重心。

品质是做出来的,不是检验出来的!

必须从最基层对品质的认识,了解,跟踪,解决,杜绝,才能有效控制产品质量。只依靠品质检验出来的不合格品,废品最终损失是公司利益。

苏州妇科医院哪家好
舟车晕浪是什么反应
上海中大肿瘤医院战淑坤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