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国电开发破坏自然停工两年投入一亿元修计划
浏阳历史网 2021-11-06 05:12:58
新疆:国电开发破坏自然停工两年投入一亿元修复生态
如今的新疆伊犁州尼勒克县唐布拉景区被誉为“百里长卷、天然画廊”。此前,也曾因水电开发遭遇生态破坏,为此国电新疆水电付出了停产2年,生态修复投入1亿元的代价……
唐布拉景区
中国园林8月21日消息:新疆伊犁州尼勒克县唐布拉景区东西长一百余里,有113条沟,天山山脉、草原、喀什河、温泉交相辉映,沟沟有景,景景相连,被誉为“百里长卷、天然画廊”。
而此前,美丽的唐布拉也曾遭遇生态破坏。2012年4月29日,新疆自治区党委书记张春贤来到尼勒克实地检查指导工作,提出“要本着对子孙后代高度负责的态度,坚持生态优先、强化环境保护,把伊犁建成全疆‘两个可持续’示范区。本着‘素面朝天、还其自然’的原则发展旅游产业,把伊犁河谷努力打造成为世界级的旅游精品。”
因水电开发对生态的破坏,国电新疆吉林台水电开发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国电新疆水电)为此付出了停产2年,生态修复投入1亿元的代价。
能否还其自然?
多部门组建联合执法大队,督查指导生态修复治理
唐布拉,哈萨克语意为印章,因山谷东侧山梁上有块硕大无比的岩石,恰似玉玺印章,故得名唐布拉。唐布拉其名大气,但在唐布拉景区,有几个有趣的地名,和“唐布拉”的起名风格完全不同,这些被称为“锁喉、王大坑、秦大坑”的地名,名字更朴实、通俗,比如称为“锁喉”之地,就是水电开发时,弃渣场侵占了河道,尼勒克县环保局工作人员为便于现场执法,称此地为“锁喉”。
如何重回“素面朝天、还其自然”?恢复唐布拉的自然面貌成了重中之重,尼勒克县为此创新生态环境执法模式,从国土、水利、环保、林业、畜牧、农业、公安、检察院、法院等部门各抽调2名业务骨干,组建唐布拉景区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工作联合执法大队,长期驻守在唐布拉,负责督查指导水电开发项目生态修复治理、唐布拉景区旅游规范化管理和生态环境整治工作。
如今已是尼勒克县环保局环境监察中队中队长的刘超,几年前在山上坚守了两年,当时他们每天的工作就是现场监察、沿线检查,发现问题各单位现场办公,现场解决。
“锁喉、王大坑、秦大坑”,这几个地名,就是当时为方便检查起的名,后来国电新疆水电也这么叫,施工单位也这么叫,这几个名字就成了唐布拉地区通用的名字了。
刘超说:“2011年~2013年,那时条件比较艰苦,我们就一辆小面包车,一段一个人,每一段专门有一个人盯着。”
怎么把草种回去?
尝试许多种草方法,一个一个实验
在气候寒冷地区,把草重新种回去,谈何容易?
刘超证实,为了把草种上去,国电新疆水电确实想了很多办法。
植被破坏容易恢复难,草被破坏后,很多石头裸露在外面,土层比较薄,自然恢复很慢,尼勒克县要求恢复的土层要达到20~30厘米厚,先铺黄土,再铺黑土。另外,种草要选择合适的品种,恰当的时间,因为在这儿,草的生长期比较短。草必须每年5、6月之前种下去,如果7月以后再种,过冬过不了。
怎么把草还给裸露的大地?国电新疆水电想了很多种草的方法,比如草泥护坡法,用草糊住泥,拽到山坡上;或是先在平地上,把草种了,再把草挪到坡上去;或是像种花一样,先挖坑,再挂。
想了很多方法,一个一个实验,但有些方法不理想,有的修复地坡度比较大,一下雨,水一冲,刚种上的草就被冲下去了。
下雨不行,不下雨也不行,了解到,前两年干旱,老天不下雨,草长出来特别不容易,每天都要洒水养护。
可能腾讯的本意也不希望有大平台长出 后来,尼勒克县又想出木格梁法,就是木头做成格状,里面填腐殖土,再种上草。这方法可行,除木格梁植草法,国电新疆水电还实践出了穴植法、草泥护坡、草皮移植、修建马道、砌石挡渣等为主的多种植物恢复方式和工程防护措施。
就这样,3年之后,草场恢复的不错。现在,渣场料场植被恢复95%,跟以前草场差不多。
功夫不负有心人,水电开发者最终成了生态修复的专家,2013年6月14日,伊犁州建设项目生态修复工作现场观摩推进会在塔萨项目现场召开,公司向观摩人员介绍了穴植法、草泥护坡、木格梁植草、草皮移植、修建马道、砌石挡渣等多种植物恢复方式和工程防护措施。
现在,国电新疆水电位于唐布拉地区的萨里克特和塔勒德萨依两座水电站,渠道开挖面绿化恢复率约92%,所有弃渣场绿化率达到了95%。已完成平面植草面积48.56万平方米,坡面植草29.29万平方米,渠道边坡草泥护坡32.924万平方米,木格梁植草15.98万平方米。
每一个数字背后,都意味着更多的草回到了大地。
12下一页
海口治疗前列腺炎费用如何治疗视物模糊
北京妇科习惯性流产治疗费用
- 上一页:新疆国家启动项目保护艾比湖环境物业
- 下一页:新疆地产上市的设施园艺产品达余种覆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