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保证一生的富贵荣华古人科举作弊有三大招

浏阳历史网 2019-10-19 23:18:22

  为保证一生的富贵荣华:古人科举作弊有三大招

  由于科举考试的成功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一生的富贵荣华,因此不少人均企图以作弊以在科举中取得好成绩最常见的作弊有三种,一是贿买(即贿赂主考官以获取好成绩)、二是夹带考试经文(带书或抄录于随身物品中)入内作弊、三是请人代考

  贿买

  唐代武则天时代曾设立糊名的办法,遮掩考生的名字以减少批卷者认出撰卷人的机会,这做法在宋代以后成为定例同时又发明了誊录的方式,由专人抄录考生的试卷并以抄本送往评级这样批卷者连辨认字迹也不能然而,考生仍可与考官约定,以特定的句子或字词来作暗号,即所谓“买通关节”为了减少这种可能,自宋太宗起订立了锁院的制度每次考试的考官分正副多人,俱为临时委派,以便互相监察当考官接到任命后,便要同日进入贡院,在考试结束发榜前不得离开;亦不得接见宾客如果考官要从外地到境监考,在进入本省境后亦不得接见客人贿买若然被揭发,行贿受贿者都可能被处死;而同场的考官亦可能被牵连受罚

  清代入关初期便曾发生了丁酉案(顺治十四年),顺天,江南,河南,山东,山西五闱弊案,最后以江南闱十六房主考全部斩立决,数百名举人在满兵夹带下重考,之后数十人被判死或贬徙尚阳堡宁古塔是为中国科举史上最大的科场舞弊案,一般认为这是满族统治者以严刑酷法震撼汉族知识分子,从而达到巩固统治的目的

  夹带

  唐代的科举考试已设有兵卫,以阻止夹带作弊宋朝起,考试在贡院内进行,贡院内考生之间是以墙壁隔开的,称为号舍考生不可以喧哗、离场,以防止傳卷或传话但是夹带经文这作弊方法始终是屡禁不止,层出不穷常见的方法有将经文藏在衣服鞋袜里,或索性密写在衣物、身体上其他各式随身物品,包括文具、食品、蜡烛等等都曾被用作夹带明清的科举保安十分严格,要求达到“片纸只字皆不得带入试场”的程度除了在进场前由兵卫仔细搜查外,乾隆时更曾下诏详细限定考生带入场各式物品的规格例如:砚台、木炭、糕点的大小厚度;水壶、烛台的用料;以至毛笔、篮子的款式都有明限此外对检举夹带者有赏格,被发现者除了取消资格外,更要带枷示众但科场舞弊始终未曾彻底有效地受到打击有传说指一次会试中有举人把夹带的书本掉在地上,奉旨检查的亲王却为他掩饰,说:“何以携帐簿入场!”

  代考

  代考在唐朝时颇为常见为了防止代考,需要考生提供详细的体貌特征的履历进场前考官会根据履历验明考生的身分

  但是代考作弊似乎亦没有被完全杜绝例如民国初年的重要政治人物胡汉民,便是历史上著名的代考“枪手”,曾在清末两次代人参加乡试,皆获得中举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宝宝发烧了怎么办如何退烧
孩子脸色发黄怎么回事
有赞微商城入驻费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