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推行殡葬改革普惠制的几点思考牛

浏阳历史网 2021-12-22 04:34:32

关于推行殡葬改革普惠制的几点思考

近年来,各地为了提升民生福祉,加快殡葬改革进程,普遍推行了殡葬服务“普惠”制度,也就是每个普通群众在亡故后均享受免费火化,低偿购置骨灰盒和遗体运送等折币1100元左右的殡葬服务补助。这项惠民举措的推进,深受普通百姓的欢迎,也为进一步弘扬移风易俗,改变传统殡葬观念和方法,加快公益性公墓的建设,提供了良好的环境和条件。但是,在殡葬普惠服务初始阶段,仍然存在着与推行初衷与追求目标的不协调的方方面面。就现状而言,有三个方面:

一是遗体运送费用有增无减。一方面,普通群众在亲人亡故后,往往在送别时不惜车辆多寡,不计收费高低,任凭“灵车”司机宰割;另一方面,灵车司机在运送遗体时利用群众在办丧事时“潜在”思想,不按规定,随意加收,有时甚至翻倍。

二是火化场所还有不合理的收费。如停车费,休息室费用等,一些地方还增加遗体告别摄像等费用,说到底也不尽合理。

三是二次带棺土葬的现象时有发生。一方面个别群众沿袭旧习惯,火化后骨灰装棺土葬。另一方面,部分老人健在时就制作了棺木,后人不愿弃之,也就把骨灰装棺土葬。

为实现全县经济社会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率先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组织班子成员学习了党和国家关于党风廉政建设的若干规定 总之,普通群众在“治丧”享受殡葬普惠过程中,只是500元左右的火化费减免,其他费用基本没有得到实惠,有的费用(如运费)大大增加。造成上述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概括起来有这样几点:

一是宣传推广不到位。殡改普惠宣传是一种特殊的宣传,其宣传方式具有特定性,事前宣传难以推行,往往只是事发后“一对一”的直接宣传,治丧者往往受心情,环境的影响,不太主动接受“普惠”。

二是传统观念难消除。少数群众甚至基层干部受传统观念的束缚,以及宗族、习惯、周围邻里做法的影响,思想上还转不过弯来,有些人有“薄养厚葬”的意识和做法,也就无所谓补助不补助。

三是公益性公墓建设滞后。当前“散葬”以及一村一墓地,一村多墓地的现象,还相当普遍,一些地方甚至因墓地问题造成纠纷。普通群众靠向土地拥有者买墓地安葬逝者,随意性较大,无约束。

四是“灵车”管理缺失。一方面治丧者在租叫“灵车”时往往不计费用高低,给“灵车”经营者可乘之机。另一方面,少数灵车经营者垄断经营,借机牟利。或多出车辆或擅自提高运价,让群众苦不堪言。同时,交管部门在灵车稽查上往往难以“停车检查”,民政部门往往仅仅登记注册后就放手不管,使这些专营车辆“胡作非为”,多收费,乱收费。

解决殡葬改革普惠制群众得实惠少的问题,需要综合施策,尤其要把握三个重点环节:

1.优化宣传教育。一要有选择性。殡改普惠服务宣传有一定的特殊性和局限性,受时间、地点、方式的限制。因此,要通过板报、宣传单、相关会议等形式开展宣传。通过特定场所和公用宣传栏等张贴宣传资料,在组织党员、干部学习时亦可一并宣传。二要有针对性。对殡改普惠政策规定的宣传教育,要通过一定的方式对服务人员包括“灵车”经营者组织培训,教育他们树立为民服务,按章办事的理念,严禁乱收费,超额收费

。三要有长久性。殡改普惠是一项长久的惠民项目,同时又受传统观念、宗族习惯等因素的影响,要有长期做宣传教育的规划,通过提高农民群众破除迷信、移风易俗的思想认识来改变观念,引导他们积极主动地实施殡改,从而享受服务补助。

2.加大公益性公墓建设力度。首先,要把公益性公墓建设作为基层党委政府为民办实事的项目之一,列入业绩考核,确保规划、投入、建设有效列位。其次,要控制散坟。一方面,要动员搬迁,把仍然散葬的坟墓迁入到公益性公墓。另一方面,控制散葬坟墓。对一个村、一个组的自然墓地要停止葬坟,不得增加新坟,同时对原有的坟地也要逐步动员迁出,腾出土地予以复垦。

3.强化普惠服务的管理。一要完善制度。对已开始的殡改普惠制度推进的效果进行评估,扬优弃劣,加以完善。二要优化运作方式。围绕让群众真正得实惠的目的,对实施殡改普惠的全过程进行深入研究,找出漏洞和薄弱环节,杜绝政府优惠而群众得不到实惠的尴尬。三要强化管理。对殡葬部门、“灵车”经营者、出具证明的村(居)及经办人要加强教育和管理,签订书,强化普查和稽查,及时纠正不合理收费等存在的问题,促进现行殡改普惠制度有效实施,让群众真正享受政府给予的实惠。(大丰区草庙镇民政办窦峰)

巴中看白癜风哪家医院好
广州白癜风好医院
乌鲁木齐盆腔炎
友情链接